俞陛云
【译文】 谁懂得伤春的叹息?湖边的树林里没有人,只有双燕在低飞。楼台金碧辉煌的影子在眼底消失,多少楚地美人谢绝花枝?如今斜阳西下,红丝带束住相思。寻找梦中的身影,不知道他在哪里。 海上风波迷离,归路难辨,像颓唐的兰成帝一样,客居异乡。谁能相信疏槐门巷冷清,需要辛勤衔泥的燕子?忍心问:你那钩帘俊侣现在哪里?我们同在天涯,相互劝慰,但只能像风萍聚集在一起,再见时不要再错认了。 【赏析】 “湖楼春望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既考查诗句的作者、内容,又考查诗句在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表达上。解答此题,既要熟知《念奴娇·甘州》的内容,又要对诗歌的思想情感有准确的把握。本词开头“甘州白塔登眺”是点睛之笔,点明全词的主题,即登上甘州白塔,远眺旧日繁华的京城。以下写甘州城景。“试招来、辽鹤下空冥”,从视觉角度描写甘州城,“辽鹤”是虚指,意在以物喻人,暗指南宋统治者像辽国一样苟安一隅。“回首旧瑶京”
【注释】 一萼红:词牌名,本篇为“中调”词。访香山团城:指乾隆帝游览过香山团城。香山团城在今北京海淀区。乾隆时金川平定,乾隆帝在此处阅兵,故有此词。 策疲驴:赶着疲乏的驴子。先朝行殿:指乾隆皇帝以前的行宫。 沙涧踏新晴:踏过沙石铺成的小路,看到晴天下的新晴景色。老栝(kuò):一种树名,即苦楸。皴(cūn):树皮起皱纹。盘松托月:指树木上结了一层厚厚的松针。萧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和景象
【注释】 凄凉犯:词牌名。 旗常俎豆消沈尽,江天尚峙小阁。先朝勋伐,云龙风虎,建牙开爵。楼船晓泊。拥裘带、雍容莲幕。倚危阑、凌霞高咏,英采想褒鄂。 艇子明湖畔,衰柳残荷,依然城郭。争棋局换,更谁谈、征吴雄略。上将弓刀,共环佩、一般萧索。对平沙、败苇飒飒雁骛落。 【赏析】 “旗常”句:指朝廷已无战功显赫的将军们,昔日的军帐、祭器都已成为尘土。 “先朝”四句:指当年南宋的大将韩世忠
霜意惊寒早,云痕带梦浮。 衰杨已觉不禁秋。 况听数声征雁过江头。 帘箔低慵卷,书签散未收。 假饶真个不知愁。 何事夕阳无语独登楼。 注释: 霜意(也作“霜气”):指初秋的寒气。 惊寒早:惊动人早春时节的寒意。 云痕带梦浮: 梦中飘浮的云彩像云痕一样带着梦境。 衰杨(也作“枯杨”):衰老的杨柳树,这里指柳树。 数声:几次的声音。 帘箔(也作“帘幕”):用布等做的帘子。 慵卷:懒洋洋地卷起。
【注释】 征招:词牌名。 子戴:指作者友人,字子戴,号梅溪。 赁居:租赁房屋居住。 吴门:苏州古称,今属江苏省。 余:我。 老屋:破旧的房屋。 湿:沾湿了。 灯花为君吟瘦:灯芯结了花头,是灯芯烧得太久而变细了。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几多长:有多少长。 丝丝烟柳:如烟雾般飘渺的柳丝。 平桥西巷口:在苏州古城平江路东端。 忆曾共、凭阑携袖:回忆过去曾经一起倚着栏杆携手同游的情景。
劲姿寒不改,看随处,展秋容。 木兰花慢是一首词牌名,此词为“中调”。全词共四十九个字。首两句写景,点明菊花的傲骨。后三句抒情,抒发了对故土和往事的思念之情。最后三句以画中的菊花自况,表达了自己希望像菊花一样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即使年老也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译文: 菊花挺直的姿态,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毫不改变。它无论被摆放在哪里,都能展现出秋天的美丽容貌。它任凭野地迁移根脚
注释: 吴语,江南一带的方言。湘弦,指古琴。当年,以前。恣遨游,任意游荡。只觉,只觉得。无边春色,春天的景色。聚眉头,聚集在眉间。芳序,春天。愁中,忧愁之中。闲情,闲适的心情。老去,变老。拚将,拼着。沉醉,饮酒至醉。换封侯,换取官职和爵位。奈,奈何、怎么。酒醒,醒来后。风雨,风雨交加。 译文: 吴地的方言吹出芳香的味道,湘地的古琴拂过指尖柔美。从前我们尽情游玩在这烟云缭绕的日子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以及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整首诗歌进行仔细的赏析。这道题的考点是鉴赏评价作者在形象塑造方面的主要手法,品味精彩的语句,分析艺术手法的表现力。此诗前两联主要描写了灵谷寺和高僧的故事,后两联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答案】 (1)征招游灵谷寺,访问志公道场。 屡经劫火,仅余小殿三楹。(诗人游览灵谷寺,见到高僧志公,他已 经多次经历了战乱,只留下了一座小殿。)
【注释】 忆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一江烟水”、“江南好”等。唐教坊曲。《乐章集》入“石壁调”。双调,五十四字,上片五仄韵,下片六仄韵。 文窗静:指室内的陈设雅致,宁静。 风格:指人的气质和风度。 卫娘:指卫夫人,东晋著名书法家卫恒的妹妹。 柳叶眉痕:指女子细长的眉毛像柳叶一样。 笔花灯蕊:指灯芯上点着的油灯发出的光像花朵一样。 云母小笺:用云母制成的小纸。 裁:裁剪。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