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明震
居南安十日书寄伯严 词人例作伤时语,真感何因入肺肠。 物论齐无书万卷,国身通有泪千行。 羡君遗世换诗骨,笑我倾愁挥夕阳。 琢句未除文字障,不知文字已沧桑。 注释:词人经常写伤感的诗句,这些诗句为什么能深深打动人的心?是因为人们议论纷纷(对词人怀才不遇的遭遇感到不满),还是因为这些诗句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物论齐无书万卷,国身通有泪千行”:指社会舆论纷纷指责(词人)怀才不遇
【注释】 郁孤台:在江西赣州。钟声杂市声,指赣州城外的山峦起伏,回荡着寺院的钟声与市井的嘈杂声。斜日:落日。重城:指赣州城。人前恻恻无高论:形容人在众人面前没有高谈阔论的机会。江上悠悠入晚晴:指傍晚时江上的景色。 忧世但知来日在:担心世界的未来,但只希望日子能一天天地过去。倚楼真觉一身轻:站在楼上眺望远方,觉得自己好像轻如鸿毛。栖鸦流水成终古:鸟儿栖息在水边,流水潺潺,形成了永远不变的自然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整体把握诗意和思想情感;然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理解,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和诗歌主旨进行赏析即可。 【答案】 译文:从信丰到赣县,溪流曲折,舟行万山中。傍晚在立濑墟停泊,天又下起雨来。 注释:信丰:地名,今江西省定南县西境。赣县:地名,今广东省河源市东北境。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五年(810年)春
诗句释义: 1. 低帘灯影映残荷,别梦依依奈远何。 - 低帘:指低垂的窗帘,通常用于营造静谧的氛围。 - 灯影映残荷:灯光照在荷叶上的影子显得斑驳陆离。 - 别梦依依:离别的梦境让人难以忘怀。 - 奈远何:无可奈何,无法改变现状。 2. 夜久一萤深入露,月明双眼静生波。 - 夜久:夜晚持续的时间很长。 - 一萤深入露:萤火虫在露水中飞舞。 - 月明双眼静生波:月光明亮使得双眼平静下来
【译文】 微觉人间忧患长,树头寒雾减春光。儿时书卷存馀味,静日江山但坐忘。雨脚减收延返照,蛛丝何意近雕梁。野梅吹尽无人见,辜负高楼一夜香。 【注释】 南安郡:古时州名,治所在泉州(今属福建)。 移寓:寄居。 南安郡楼:指泉州南安县的郡城楼上。 微觉:微微感到、觉得。 树头寒雾:树枝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寒雾。 书卷:指书籍和文章。馀味:指余下的味道。 静日:静寂之日。 雨脚:雨点。 雕梁:精美的屋梁
几人流涕谈新政,我自低徊谓子贤。 哀乐尽时忘孔墨,国身通后见人天。 注释: 几人流涕谈新政,我自低徊谓子贤。 ——在众人谈论新政、感叹国家命运时,我独自感慨地认为你的贤明。 哀乐尽时忘孔墨,国身通后见人天。 ——当悲哀和喜悦都消失的时候,人们会忘记孔子和墨子;而当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通畅之后,人们才会认识到人的价值。 注释: 哀乐尽时,即悲哀与快乐都已消失,指国破家亡之时; 孔墨,指孔子和墨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 1. "荒滩有客夜推篷" - 诗句释义:在荒凉的沙滩上,有一个旅客在晚上推开了船篷,准备出发。 - 注释:荒滩,指荒凉的沙滩。夜推篷,夜晚时推开船篷准备起航。 2. "江入群山一线通" - 诗句释义:江水流入群山之间,形成了一条狭窄的通道。 - 注释:江入,指河水流入。群山,指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一线通,形容这条江流像线一样穿过山脉。 3
【注释】 破晓时闻孤雁鸣,关心犹记去年声。 破晓时听到孤独的雁叫声,依然记得去年此时的声音。 出林微月知人意,附郭名山有世情。 月光透过树林照亮了行人的归路,名胜古迹多是人们游览的地方,这里充满了世俗之情。 望远残灯随念没,临流一树傍愁生。 望着远方,只见一盏残灯渐渐消逝;临河而立,看到一棵树独自生长在河边,让人不禁生出愁绪。 人间万事闲经过,剩有诗心郁未平。 世间的万物都是匆匆而过
城角炊烟一片愁,眼看生事但悠悠。 人无肝胆常如客,山有晴阴各自秋。 千亩瘴开留晚照,双江水涸笑清流。 因循我更惭诸子,犹有闲情付啸讴。 注释: 1. 城角:指郁孤台所在地的城角。 2. 生事:这里指战乱。 3. 肝胆:比喻忠诚和勇敢。 4. 晴阴:天气晴朗或阴暗。 5. 千亩:形容田地很大。 6. 双江:这里指的是郁江和黔江,是两江合流的地方。水涸:水流干枯。 7. 迟照:夕阳下的余晖。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按照“描写手法+表达效果+情感”的思路来作答,先指出诗句运用了何种手法及有何表达效果,再结合整首诗的情感分析即可。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解释并赏析,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理解。 【答案】 译文: 屋檐角上系着一只铃,叫鸟归巢。残夜未眠,我梦见故乡的树。枕上听着风声,思念家乡,月光下看到那乱石山,更添愁苦。 一念可教沧海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