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之
【注释】 生老:指年老体衰。六根: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四大,佛教语。指地、水、火、风。下针:比喻施针治病。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是作者对禅惠所传之经所作的回答。 “生老年来病已深”,开篇即写自己年老而多有疾病。“灸瘢着艾复难禁”则具体说明因年岁增长而多有疾病,且难以治愈。“灸瘢着艾复难禁”中的“复难禁”三字,用词巧妙
【注释】 “天育二老”指唐末的两位僧人。禅惠,即僧慧能(638年一713年),俗姓卢氏,行迹不详,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人,禅宗六祖。惠能是唐代著名的禅宗五祖,在黄梅东禅寺(又名东山寺、双桂堂)。他因听了弘忍大师的《金刚经》讲论后大彻大悟,便从五祖那里受了衣钵,成为禅宗六祖。他后来被迫害,逃到南方,在岭南地区传扬佛法。惠能的弟子神会也精通《楞严经》。惠能的弟子们根据他的言教和行事,创立了禅宗南派
【注释】 天育:指禅宗。二老:对佛僧的尊称,即指六祖慧能。禅惠示经:禅宗六祖惠能以偈颂形式向弟子传授《金刚经》的要旨。佛偈:指惠能的《金刚经》偈。答以十诗:惠能作有《金刚经解义》一卷和《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三卷,是其传法的记录,后人称为“六籍”。此诗为其中的一首。 【赏析】 惠能(公元638—713年),唐韶州(今广东韶关)人,俗姓卢氏,一说姓马氏。唐代僧人,被尊为禅宗六祖。
【注解】 天育二老:指佛教禅宗的两位祖师,达摩和慧可。禅惠示经佛偈:达摩大师将所传的佛学教理用偈语的形式传授给慧可。答:作答,这里指作诗回赠。十诗:此指达摩和慧可互相答赠的十首诗。其八:这是第八首。老胡:指达摩,达摩姓胡人。无圣亦无言:既没有圣人也没有语言可以形容他。蓦(mò)指:猛然指。虚空: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即万物。禅:禅宗,佛教宗派之一,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唤作禅
【注释】 黄檀:一种树木名,即黄连木。 暮寒:傍晚的寒冷。 画图添我一樯竿:意思是说画上牛,就好像真的有了一根桅杆。 【赏析】 《泊黄檀》,作者不详,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首联描绘夕阳西下时,诗人的茅屋坐落在江边。“夕阳茅屋占江干”写出了诗人的茅屋在江边的景象;“风敛炊烟作暮寒”写出了诗人看到炊烟被风吹散后产生的暮寒之感。颔联描写了诗人看到月光下的牛背上的画,觉得好像画中真的有一根桅杆似的
诗句:余尘明极强分离,菩萨如来是阿谁。 译文:我看到了尘世的光明,却无法与之分离,那些伟大的菩萨和佛陀们究竟是谁?他们的存在让我感到困惑。 注释:1. 余尘明极强分离:这里的“余”可能指的是世俗之人,“尘”指世间的尘埃,“明”表示光明或智慧,“极强”表示非常强烈,“分离”表示分开或独立。整句诗的意思是说,世俗之人虽然能看到世间的光明,但却无法与之完全分离,仿佛被光明所吸引而无法自拔。2.
【注释】 般柴:即“般若”,佛教经典之一。运水:即“般若”。老庞禅:即“菩提达摩”。佛法无多:即“般若经”。“密”是禅宗的一种修持法门,指密宗的教法。汝:你。因师交点:指师徒间的缘分。更团圆:即更圆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答谢他的老师元稹而作的。首句用典,“般柴运水”是说元稹从佛家借来的《般若经》,他运来给白居易看。第二句说:“佛法无多,在密边。”意思是说,《般若经》虽然不多
客有可人君子竹,书无同至大王风。 此风此竹堪谁共,着得茶经桑苎翁。 注释与赏析: 1. 诗人介绍:郑清之,字平叔,号安晚,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家园即事十三首》展现了他对自然美、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2. 诗句解读:“客有可人君子竹”中的“可人”意味着吸引人,而“君子竹”则指具有君子风度的竹子,这里的比喻可能指的是竹子的高洁和坚韧
【注释】 瞿昙:梵语Kushan的音译,即古印度。比丘:指僧人。灵山:佛教称佛祖居住的地方为灵山。雪山头:喻意高耸入云的山峰。笑翁:诗人自称。堪笑翁:可笑之人。真堪笑:真是可笑。底事:原因。面似靴皮:形容人的面部像鞋底一样粗糙、不光滑。 【赏析】 《赠育王堪笑翁》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全诗以雪峰比佛祖,以靴皮比僧徒,讽刺僧侣,讥刺世俗,寓意深刻。 前两句写景,用雪峰比喻佛祖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其三 龙宫海藏自分明,搕𢶍滩头一任倾。 因果若还终不昧,政须防作野狐鸣。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龙宫海藏自分明:龙宫和海藏都是佛教中的神秘场所,这里指的是佛经中的智慧和真理清晰明了。"自分明"表示这种智慧是自然而然、清晰可见的。 2. 搕𢶍滩头一任倾:搕𢶍滩头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或自然景观,意为任由风吹浪打,不受外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