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
【诗句】 湖外垂杨湖上茭。 夜来春水欲齐梢。 波浮碧藻金鱼尾,风堕红翎玉剪巢。 【译文】 湖外的杨柳在岸边生长,湖水上的茭白如竹笋般挺拔。 夜里春水上涨到柳树的顶端,仿佛要和柳枝一样高。 波浪中漂浮着碧绿的水草,金鱼的尾巴就像被风吹落的红羽毛。 风吹过,红羽般的燕子在树枝间穿梭,像是用玉剪裁成的鸟巢。 【注释】 - 湖外垂杨:湖外指的是湖的外部,垂杨即杨柳,这里指杨柳在湖外生长。 - 湖上茭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进行答题。具体来说,考生要把握诗的结构、内容、情感等,然后再将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起来,注意在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意。 参考译文:帘额落花风骤急,春天的思念懒洋洋像喝酒一样。长久地等待不回来,诉说相思如同旧事。能够忍受吗?
【注释】 东粤:《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国风》:周朝的诗篇。汉时称为《国风》。东粤:古地名,即今广东一带。 竹枝词:古代民间歌谣的一种形式。 珠娘:女子名。 十五:指十三、十四、十五岁。珠儿:即珠娘,这里指她所嫁的丈夫。 江水:指珠江水。湄:岸边。 有情:有情感。 无计:没有办法。 留伊:留住他。伊:代指她的丈夫珠儿。 赏析: 这首诗是写新婚女子在江边送别丈夫的情景。珠娘是当地有名的美女
【解析】 本词上片写帘外游丝,昼静碧虚,翠雀啄破春痕。下片写谁见清泪洗面,暗寓思妇的哀怨。 “如梦令 其一 春昼”:这是一首闺怨词。“春昼”是词人所处的环境。词人以游丝、碧空、花阴、翠鹊等来描绘春昼的景象。游丝,即蛛丝,这里借指蜘蛛。“帘外游丝片片”,写的是帘外的游丝随风飘舞,如同一片片的蜘蛛网。“帘外游丝,昼静碧虚”,写的是春日里的游丝,在碧空之下自由飘荡。“昼静碧虚常卷”,写的是白天的碧空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宝马流苏上洛津”句,点明时间与地点;“玉人相见宋家邻”句,交代了人物关系;“重重屈戌掩残春”句,描绘出一幅春日闺情图。“檀晕乍消星的浅,眉痕初淡月棱新”两句,写女子妆容的变化。最后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帘衣如縠映横陈”,写室内环境。 【答案】 译文:骏马流苏装饰在洛水岸边的驿站,美人相见犹如邻家少女。重重门户遮住春天的气息,薄纱透出淡淡檀香
诗句释义: 1. 柳暖花寒雨似酥。 - “柳暖”描绘春天柳树温暖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花寒”则形容花朵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娇弱。“雨似酥”形容春雨细腻如油。 - “东风料峭卷虾须。” 描述春风的猛烈吹拂使得江边的柳条(虾须)摇曳生姿,形象生动。 2. 流莺和梦觉来无。 - “流莺”指的是正在飞翔或鸣叫的黄鹂,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氛围。“梦觉”表示从睡梦中醒来,可能是由于春天的美景而感到惊喜
【注释】: 《如梦令 其二》是北宋词人晏殊所写的一首词。上阕写送别的情景,“望断王孙”三句写送别的场景;下阙回忆梦中的往事,“前渡”两句写梦中情景,“记得柳丝春鹭”一句化用杜牧《赠别二首》(其一)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意境。全词语言清丽,情意缠绵。 译文: 西楼将晚,我望着远方直到看不见王孙(指远行者)的归途。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郎君归来,但地点却是旧时离别的地方。
诗句释义及翻译 诗句1:奁畔豪犀间玉梳。 - 注释:在化妆台(奁)旁,用豪犀制成的镜子里放着一个玉梳。 - 关键词:奁畔、豪犀、玉梳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女子刚化好妆的情景,豪犀镜和玉梳都是古代女性化妆时常用的物品,体现了古代女性的爱美之心。 诗句2:新妆才罢晓寒初。 - 注释:刚刚画完妆,清晨的寒气刚刚开始弥漫。 - 关键词:新妆、晓寒、才罢、寒初 - 赏析:这几句描写了女子画完妆后
零丁洋里布帆行。 零丁,孤独的样子。零丁洋是广州附近的一个海湾,这里泛指广州附近的地方。 东粤竹枝词:这是一首描写在广州一带的旅行见闻的诗。 别后春潮带雪生。 别后,离开之后。春潮带雪生,春天的潮水带着雪花融化。 昨日高楼望晴色,素馨花满五羊城。 昨天登上高楼远望晴朗的天空,只见五颜六色的鲜花装点着广州城。五羊城,古称广州,以五只神羊为标志
如梦令 其四 题叶欣画汉宫秋晚道是江潭小苑。 又是披香宫殿。 莲叶悴金塘,何处羊车凤辇。 秋晚。 秋晚。 有个人悲纨扇。 赏析: 《如梦令·题叶欣画汉宫秋晚》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秋天。此词上片写汉宫景色,下片抒情言志,抒发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与失望之情。全词语言质朴无华,风格明快爽朗,意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