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频
汉上逢同年崔八 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 偶先托质逢知己,独未还家作旅人。 世上路歧何缭绕,空中光景自逡巡。 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 注释: 1. 汉上:指汉水之南的山。逢:遇到。同年:同科及第的人,这里指朋友。崔八:即崔颢(hào),唐代诗人。 2. 去岁:去年。曾游帝里春:曾经游览过京城长安的春天。帝里:指京城长安,也借指帝王之家。 3. 杏花:春末夏初开的花。花期较短。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竹向空斋合:竹子朝向空无一物的斋室,显得格外高洁。 无僧在四邻:四周没有僧人。 去云离坐石:离开时,云朵飘散,石头也随着离开了。 斜月到禅身:月亮斜着照在和尚的身上。 树老风终夜:树已经老了,晚上风吹得很厉害,一直吹了整晚。 山寒雪见春:山上的寒冷天气到了春天才会融化,象征着时间的流转。 不知诸祖后:不知道历代的祖师们之后是谁。 传印是何人
寄远 槐欲成阴分袂时,君期十日复金扉。 槐今落叶已将尽,君向远乡犹未归。 译文 槐树的枝叶茂盛成荫的时候,正是我们告别的时刻。你承诺十天后回来,再次开启府门。但现在槐树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而你还在遥远的家乡还未返回。 注释 槐:指高大挺拔的槐树。 分袂:分别。 复:再次。 金扉:大门。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在宣州任职期间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苏州(今江苏苏州)寒食节送别友人回朝,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日,古代习俗在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江城寒食下,花木惨离魂。 寒食节时节,江城景色凄迷,草木萧条;友人离去,令人黯然神伤。 几宿投山寺,孤帆过海门。 经过几日的行程,终于到了山寺;孤舟一帆,穿越海门。 □声泼火雨,柳色禁烟村。 山寺附近有□声,如同泼洒的火焰;村庄上空烟雾缭绕,犹如被禁烟的村落。 定看堂高后,斑衣灭泪痕。
暮秋宿清源上人院 野客愁来日,山房木落中。 微风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证道方离法,安禅不住空。 迷途将觉路,语默见西东。 注释: - 暮秋:指深秋时节。 - 宿清源上人院:在清源上人的寺院里过夜。 - 野客愁来日:野客,指不羁的游子;愁来,指心中忧愁;日,指日子。 - 山房木落中:山房在秋天树叶凋零的时候。 - 微风生夜半:夜半,指的是深夜时分。 - 积雨向秋终:积雨,长时间的雨;向秋终
【注释】 承恩:受宠幸。得道:得道成仙。深山:指道士居住的山中。 举世:天下人。相看:相互看待。老:衰老,指年岁已高。 孤峰:孤立的山峰。 青壁:青山的崖壁。白云间:白云之中。 绝顶:山的最高处,也是最险峻的地方。无人住:没有人居住。 旧关:旧时关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归天目山而写的送别诗。全诗以炼师归山为题,写景抒怀,寄寓了诗人对炼师归隐深山的祝愿和对炼师高尚品德的赞美
【注释】: 罢郎:被罢职的官员。东出守:指东下任职。浮舟:泛舟。大旆(pèi):古代官吏出行时所乘之旌旗。大旆当夏,桐江到未秋:大旗在夏日飘扬,桐江在秋天尚未到。云闲:云雾散漫。分岛寺;指山寺分散在岛屿之间。见沙鸥:看见水中的沙鸥。谁伴临清景:谁陪伴我欣赏这清幽的景色?上郡楼:登上郡中的高楼。 【赏析】: 此诗首句“罢郎东出守”即点明诗人任新定二首其一的身份是罢官后的新任地方官吏
以下是对《长安即事》的逐句解释: - 岂得有书名,徒为老帝京。 “岂得有书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获得名位的遗憾和不甘,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的心情。 “徒为老帝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长安这座帝都的深深眷恋,以及在这里度过的青春岁月。 - 关中秋气早,雨后夜凉生。 “关中秋气早”描绘了长安秋日的早熟景象,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人生的短暂。 “雨后夜凉生”则传达出雨后的清新凉爽
【诗句解析】 1. 关东领藩镇,阙下授旌旄。 - “关东”:指陕西的东部地区。“藩镇”:封建时代指地方上的军事长官,这里泛指节度使、刺史一类的地方官员。“阙下”:古代指皇宫,皇帝所在之处。“旌旄”:古代帝王所乘的旗子上飘扬着羽毛,此处代指官职或地位显赫的人。 2. 觅句秋吟苦,酬恩夜坐劳。 - “秋吟”:秋天吟诗作赋。“酬恩”:报答别人的恩情。“夜坐”:晚上坐着。 3. 天开吹角出,木落上楼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侯郎中任新定二首的送别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plaintext 为郎非白头 —— 作为郎官并不是因为年老,这里比喻年轻有朝气。 作牧授沧洲 —— 担任地方官员,被授予沧洲(指荒僻之地)的官职。 江界乘潮入 —— 江河的边界上乘着潮水进入,形容江水涨潮的景象。 山川值胜游 —— 山川间是值得游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