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缙
【注释】 1. 极目:远望;眺望。 2. 吴头:即吴地,泛指东南地区。水:代指长江水。 3. 栖身:安身、居住。白下门:古地名,在今南京市秦淮区一带。 4. 艰难愁疾病:生活贫困困苦,心情忧郁烦乱,担心生病。 5. 寥落怕黄昏:孤独寂寞,害怕黄昏时分。 6. 泣血亲俱殁:悲痛到极点,以至于眼泪流干,亲人都去世了。 7. 传家子独存:家中的后代只有他一个人活着。 8. 几年归未得
【释义】 这首诗是诗人在龚自珍来访时所作。首句写自己远道而来,二句写主人的风采,三句写自己的感受,四句写两人的交谈,五句写主人设酒款待,六句写日暮时分,不能久留的情景。 【译文】 我来自吴下,龚先生是个高雅的读书人。你刚从故乡回来,我的风采也大不相同了。一进门,看到你的丰采,使我不禁想起了过去。可怜我这衰朽的鬓毛,已不中用了。我们坐下来谈论书画,又一起摆上酒来喝酒。傍晚萧瑟的斋房中
【注释】三月晦日:指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天。忍见红惊堕,那堪泪暗垂:不忍见桃花凋零而落泪,又哪堪泪水暗流而下。客怀春尽日,归梦夜深时:客居异乡,怀念故国的情怀,到了白天也难以排解。夜晚的梦境里,常常是思乡之情萦绕在心头。故国莺声老,他乡鬓影衰:故乡的黄莺啼声已经变得苍老了,自己却漂泊异乡,鬓边白发映衬着容颜,显得更加憔悴衰老。破除无别物,终藉酒盈卮:没有什么可以消除心中的忧伤,只好借酒消愁
诗句 1. 岁月如流水,蹉跎鬓渐霜:岁月流逝如同流水,不知不觉间鬓角已经斑白。 2. 全家来上国,七载值三丧:家中老小都来到京城,七年时间中经历了三次丧事(可能是指父母或长辈去世)。 3. 白玉函归日,青山是故乡:带着珍贵的玉匣子返回家乡的日子到来,青山就是他的故乡。 4. 双亲正丘首,孝义有辉光:两位老人现在正在祭拜,他们的孝顺和正直值得称赞。 译文 岁月匆匆流逝如同流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诗句,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从形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分析即可。此题中,“雪中携策短,林下访幽居”是首句,交代了诗人在雪天里去拜访隐士的场景;“篱犬先迎客,门生罢读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篱笆里的狗儿似乎早已知道主人的到来,早早地就迎了出来,而门上的学子们也早就放下手中的书
诗句释义 1 “骨月辞来久” - 这里指的可能是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骨月"指的是农历月份名称与动物骨骼形状相似的“魄月”,而“辞来久”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 2. “天涯各一方” - 描述了两个人(或物)在遥远的异地,相隔万里。 3. “客边难听雨” - 由于身处他乡,客人感到难以听到窗外的雨声。 4. “枕上易思乡” - 躺在床上时容易想起自己家乡的事物。 5.
长至 喜见微阳复,浑忘半点愁。 日光浮客座,和气蔼神州。 宾友慵迎送,儿童任去留。 天时与人事,催促未能休。 注释: - 长至:农历的冬至日,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最弱,阴气最盛。 - 喜见微阳复:喜见到微弱的阳光又重新出现。 - 浑忘半点愁:完全忘记了所有的忧愁。 - 日光浮客座:阳光照在客人的身上,显得格外温暖。 - 和气蔼神州:和煦的天气让人感到愉悦和祥和。 - 宾友慵迎送
解析: 1. 京华:指京城,也泛指繁华的都市。 2. 㞐九载:表示在京城度过了九年的时间。 3. 生计只依初:生活或事业只能依赖于最初的状态。 4. 诗与年俱老:随着年岁的增长,诗歌也变得陈旧。 5. 情于世共疏:对世事的情感逐渐淡薄。 6. 无聊还对酒:感到无聊时,还会借酒消愁。 7. 健忘亦观书:虽然健忘,但也会读书来消磨时间。 8. 欲把儒冠弃:想要放弃传统的儒者服饰(即帽子)。 9.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倦夜 - “倦夜”意味着诗人感到疲倦,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旅途或工作使他感到精疲力竭。 2. 客边将岁暮 - 这里的“客边”指的是旅途中的地方,而“将岁暮”表示即将到来的年底。诗人可能正在途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3. 雨雪暗荒郊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收到家书的情景,表达了他的欣喜和忧愁。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得家书:获得家书,收到家人的消息或书信。 2. 有子居吴地:儿子在吴地,也就是现在的江苏一带,远离家乡生活。 3. 无书到凤台:没有收到来自家乡的信,可能是由于距离太远或者其他原因。 4. 近因讴棹便:最近因为船只的便利,能够轻松地到达家乡。 5. 修得一封来:最终收到了一封家书。 6. 读罢愁还喜:读完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