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俞
【赏析】 《贺新郎·怀陈其年》,元代词人吴文英作。“试数词坛彦,惟陈生、奇葩逸藻,波腾云卷。”此句为全词之起笔,意在点明陈其年之为人,他如奇葩逸藻,波涛云涌,令人叹服。 “手展麦光倾八斗,竞道扬班再见。”此言陈其年学问渊博,能言善辩,有扬班的才能,故有“倾八斗”之美誉,这一句是对他学识渊博的评价。 “听清论,靡靡忘倦”,此言陈其年之学问高深,使人听了之后会忘记疲倦,这两句是对陈其年学识高深的评价
【注释】 九衢:指京城的街道。 城阙(què,音缺):皇宫。 客窗梦又归家去:诗人在外地作客时,常常梦见自己回到家乡,如今终于实现了。又:又一次。 凭:倚、靠。 料想:估计。 【译文】 京城车马如蚁,炎炎热浪中人们被炙死无数。夕阳下,城楼残破,乌鸦啼叫,远处蓟地烟树模糊一片。 客居他乡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竹影凉冷泉水潺潺流过,池中荷花盛开无人欣赏。 【赏析】
瑶台第一层,九日集莼渔爽阁。 百尺楼头任骋望,参差远树稠。断云螺髻,斜阳鸦背,更豁双眸。芳筵黄菊,满酌频斟,宾主风流。珠帘卷,把银筝徐炙,玉斝频浮。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秋季的一天里,登上高楼观赏美丽的景色,享受着人生的乐趣。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人们在这种景色中所感受到的快乐和满足。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句含义及赏析诗词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诗歌的有关内容,掌握常见的古诗文化常识,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语作答。“见小园、黄花开遍,觱篥斜阳依旧”,这两句写眼前之景。“见小园、黄花开遍”是说作者来到卢文子的庭院中,只见庭院里盛开着黄色的菊花,一片金黄灿烂的景象。“觱篥斜阳依旧”是说作者在庭院中看到斜阳照耀下的小院,依然传来觱篥的声音。“唾壶击碎正无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1句“试入翠屏深处,花潭竹坞”,是说词人走进翠绿的屏风深处,进入花潭竹坞,这两句写词人进到庭院深处,来到花鸟栖息的地方,词人看到莺啼燕舞的景象,这里描写了词人进入庭院之后所看到的景致,“恰恰啼莺”表明词人在庭院中看到的景色。 第2句“此日流觞曲水,更忆兰亭”。“流觞曲水”出自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注释】 韶光:美好的时光,这里指青春。绯桃:红桃。黄鹂:黄莺,这里指春景。占得:取得、拥有。吹箫都尉:指汉武帝时著名乐师李延年,因擅长吹箫而得到武帝宠幸。羯鼓:羯鼓是古代的一种鼓,用羊皮做鼓面,所以又叫“羊皮鼓”。挝:打。螺卮:盛酒的玉杯。投竿抱瓮:指归隐生活。妒君此愿先遂:嫉妒你的愿望能够实现。八斗才华:指学识高超。金锵玉戛:形容文辞优美。歌钟肆:《汉书·王吉传》记载,西汉王吉喜欢唱歌
【注释】 放怀:抒发情怀。 久拟结茅岩穴:打算在山岩洞穴中筑茅舍居住。 便可长抛一切:就任它抛弃世俗的一切。 底事:什么缘故。为饥驱:被饥饿所逼迫。 消受:享用。 愁绝:形容忧愁到极点。 那得称心时节:哪里有什么称心如意的时候。 赏析: 《如梦令·放怀》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词,全词以清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苦乐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旷达的胸怀。 “久拟结茅岩穴。便可长抛一切
【解析】 此诗写诗人寄怀故人,抒发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1) “故人”二句:指诗人的友人张处中未返。“双鱼”,指书信。“南云”,指南方的云。 (2) “越山”“岭梅”二句:写越山之遥,岭上之梅已落尽香气。越山是古代地名,今属浙江;岭南为五岭之一,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岭梅,泛指南方的梅花。 (3) “丈夫”二句:写诗人寄寓异乡,寄迹天涯,喜主人与自己志同道合,饮酒作乐,感情亲密无间。“天涯”
【注释】 绯衣:红色。阿醋:美女。道家装束:道士的装束,指神仙的衣服。鹅黄:鹅黄色。天然雅淡:天然而高雅。绝胜猩红鸭绿:胜过红色的艳丽和绿色的繁密。姚家:即“姚黄”。称娣姒:比姊妹还要好。娇姿:娇美的姿色。林外黄鹂:林外的黄莺。一色:一种颜色,这里指黄绿色。繁枝如簇:树枝繁密像花朵一样。 空谷:幽静的地方。人:指花的主人。幽独:独自欣赏。似憔悴恹恹:就像身体消瘦的样子。霍娘病起:病初愈的样子
注释: 看漠漠纷纷,絪缊缭绕,白昼非烟非雾。紫塞酸风,黄沙苦月,散漫陇云关树。十丈马头,缁衣化尽,东华旧路。记江南、春景佳时,细逐落花飞絮。 注释: 看:观看 纷纷:众多 絪缊缭绕:指云气缭绕的样子 紫塞:指边塞地区 酸风:寒冷的风 黄沙苦月:指沙漠上的月亮很苦 散漫陇云关树:指边塞上飘来的云和树木 十丈马头:形容高耸入云的马头山 缁衣化尽:指僧衣已经消失殆尽 东华:指皇宫 弱草轻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