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潜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名为《尾犯·送春》,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之情。 诗句释义: -会少别多,春也似人,魂梦飞越。 - “会少别多”表示离别的时间并不多,但离别却很多,暗示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思念。 - 药裹香中,枉花团宫缬。 - “药裹香中”指的是中药的气味,“枉花团宫缬”则形容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但这一切都无法消除作者心中的悲痛,反而更加深了他的离愁。 - 占雨候
【诗句翻译】: 亚字玲珑接。缭花丛春痕曲曲,压金重叠。记得向横波穿过去,微掩罗裙半截。手扶处,影移明月。搭上绿阳丝几缕,茜红边入梦春云爇。苔础下,印香屧。疑城自古知谁设。没遮拦一条去路,个中长别。窄窄眼前三尺地,比我回肠九折。还待把暗尘轻拂。风露深宵全靠汝,忆消凉半晌身亲贴。谁共凭,绪愁结? 【译文】: 亚字在此处玲珑相接,环绕着花朵的踪迹如同春天的痕迹。记得我穿过了那横波桥
诗句解析与注释: - 《高阳台·蟹爪菊》是南宋词人刘过的词作。全篇以菊花为题,通过对菊花的描绘来表达词人的情感和志向。 - “分瓣如钳”:“分瓣”形容菊花的花瓣像两片钳子一样分开,形象地描述了菊花的形状。 - “排枝作簖”:“排枝”表示菊花的茎干直立,像栅栏一样排列整齐;“作簖”则形容这些茎干像古代用木桩或竹桩制成的栅栏一样坚固。 - “重阳放出英标”:“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日,即重阳节
【注释】 1. 《疏影·白发》是元代词人张炎的作品。此词为作者晚年之作,写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 苍华:《庄子》:“吾生于天地之间,其犹一瞬也。”《列子》:“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以生万物,万物复有理焉,此天下之大体也。” 3. “笑老如负债”:比喻年岁渐增,鬓发日白。 4. “双鬓催客”:双鬓(双鬓指双眉),催促旅人。催客,使客人感到有羁旅之思。 5. “客里相逢,漫说还家”,儿童
【注释】 剪湘云:指采撷湘妃竹的叶子,用以作扇。 莲蓬:莲花的花蕾。 沈红:形容荷花的颜色深红。 云罗:云状的丝织品。贴翠:贴在翡翠色的绸缎上。 银塘:用银色的荷叶做成的小池塘。一掬秋意:指秋天的气息。 湖目注:眼睛凝视着湖水。 西泠(líng)烟水:西湖上的雾气和水汽。 孕明珠:像怀了一颗明珠。蚌胎含:比喻珍珠内藏。 玉盘盛起:像玉盘中堆满了珍珠。 时见侧挺:时常看到枝头侧立的荷花。 横牵柁尾
诗句解释 汉宫春·闰七夕 - 闰七夕:指的是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个传统的七夕节时,由于闰年的影响,会有额外的一天。这里指七夕节。 - 别不多时,又飞来青鸟,喜报黄姑。:诗人在这里描述了一种神奇的场景,一只青色的鸟(可能是仙鹤)飞来,带来了好消息。这里的“黄姑”可能是指传说中的神仙或者美好事物。 - 重烦上秋好雨,尘洗香车,前番驾鹊。:诗人请求上天再降一场好雨,洗净尘世的车马
【译文】 吃花近成通例,人人馋涎欲滴。 尊前笑把西风吃,先分三亩花种。 香在手,似仙灶、烧丹味入流霞候。 谁将趣凑。有擘蟹鲖阳,烹鱼宋嫂,分我一杯又。 渊明节,从此东篱自守。 枯肠秋色填够。 霜华腴点琼浆腻,尽让老饕消受。 将进酒。问嚼雪、寒香可比梅花否。 题糕节后。笑老可洋州,渭川千亩,辛苦一心咒。 【注释】 算:打算,计划,指“菊羹”的制作。 餐英:指采摘菊花。 近成:已经形成。通例:常例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冷布裁云剪雪”“要软红界断,书幌清绝”两句,诗人以剪裁之工、用色之巧,写出了帘幕上月影的明暗和色彩的变化,表现了帘幕的轻盈飘逸之美。“越网千丝,暗罥秋痕,玲珑影斜月”一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案,形象地展现了帘幕上绣花的精美。“疏疏也学方空样”
【解析】 1.“琼霜”意为:白色的霜。此句写藕粉的原料——白嫩的莲藕,是天然的、纯洁无暇之物,也暗示着作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水沸匀调呼小玉,压倒金茎甘露”两句写制藕粉的过程:将藕捣为泥状,用沸水调和均匀后倒入瓷罐中,然后装入小玉瓶中,待冷却后,藕粉便凝固如甘露般甘美可口。“小玉”代指女子,这里借指妻子。 2.“盏泫云腴,匙翻雪缕,莫点罗衫污”三句写饮藕粉时的情景:将藕粉盛在盏中(或瓷碗里)
【解析】 1. “声声慢”是词牌名。此词以“声声慢”为题,应为作者自度曲。 2. “水烟”即水香,是一种熏香的烟气,由水中蒸腾而起。 3. “新装绣袋”,指新装的香袋子。 4. “碎撚绦丝”,指用丝绳把香料捻成细末。 5. “呵来檀口香生”,意谓用手一呵,檀口香气四溢;形容香气浓烈。 6. “相煎”:比喻相互煎熬。这里指水和香相互煎熬。 7. “琵琶误谁”:指琵琶乐声使谁误了? 8. “迸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