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瑞
诗句 1. 禁钟定、一带青芜,翠陌知谁主。 - 注释:宫廷里的钟声已经停止,周围是一片青葱的草地和一条小路,但不知道是谁在主宰着这里。 2. 对绮波红霁,镜奁碧展,闲鸥来去。 - 注释:面对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和红色的日落,镜子般的湖面映出了清澈的水面,悠闲的鸥鸟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3. 殢怨蛾愁髻,珠帘桁隔西山雨。 - 注释:蛾眉紧蹙,愁容满面,珠帘被风吹开,遮挡了西边天际的雨水。
注释: 唤起南云怨杜鹃。当时肯信掌中欢。明妆宝髻三姝艳,方胜同心两字难。 春晼晚,意阑珊。琼楼才信不禁寒。匆匆仍作抛家髻,多事求凰一曲弹。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杜鹃的哀怨,下片借杜鹃抒写自己的愁思。 “唤起南云怨杜鹃”,起笔即点出杜鹃啼声,使人想起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游仙诗》中的:“鸣声何所似?我闻在海涯。”这里用此诗意,以唤起南云之鸟的怨恨之情。这一句是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包括诗中的景物特点、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内容和具体意象进行赏析。此诗是咏物词,通过描绘荷花的形象,来抒发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神武门”句:指神武门的荷花盛开。神武门,明成祖所建,在紫禁城北门外,因名。“和鬯威”:指和香。和香是古代的一种香,用沉香木制成,气味芳香。“盘角珠凉”句
倦调凤柱,回梦鸳机,难驻归燕。黛笔双蛾,曾记镜中回面。啼鴂生憎芳讯渺,惊鸿却悔神光见。怅重来,但苔痕印屧,蜡珠萦剪。 甚昨夕、星辰凄怨。门外香骢,陌上踏遍。秀靥秋眸,无恙旧时行看。风意不应迷路迥,云罗翻界微波远。黯凭阑,听箫声、晕蟾吹散。 注释: ①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②鸳机:织有鸳鸯图案的纱帐。③黛笔双蛾:黛色眉笔描画的双眉。④啼鴂(zhe):杜鹃鸟。⑤神光:指神采、光彩。⑥屧
隔座河源尚雨声。 赤鳞狂舞露盘倾。双星钗钿寻前约,一卷宫闺认小名。 情脉脉,水盈盈。微波无藉肯通诚。王昌已在墙东望,谁把银潢界紫清。 注释 - 隔座河源:形容环境或情境的隔离与隔阂。 - 尚雨声:依然传来雨的声音。 - 赤鳞:此处指鱼的颜色,红色。 - 狂舞:剧烈地舞蹈。 - 露盘:指天露或露水,通常为圆形。 - 倾:倾斜。 - 双星:比喻两颗星星。 - 钗钿:古代头饰上的一种装饰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双调,六十七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银汉:银河。苕苕(sāo):高耸貌。玉清:道教指月宫,即月中。步虚:踏虚步,登仙境。消息:消息,传递信息;断:阻隔、断绝。倾城:倾覆城池,比喻全城。缟袂(hàn mèi):素色的衣袂;裁,裁剪。寒竹:指竹简,这里指写经。琼筵:美酒盛宴。理:弹奏。素筝:素色的筝弦。一池水:形容清澈的湖水。底
【注释】 神京路:指通往京城的道路。 沧波:水波。残画:残破的画卷。霸台:指秦始皇的望夷宫遗址,在今河南淮阳附近。“霸”字有“强权”、“霸权”的意思。 翁仲:即翁方,传说是秦始皇的守墓人。觚棱(gū lén):楼阁建筑的檐角上装饰着的方柱,因形似斗而得名。 天街坊里:指皇宫前的广场和街道。昭阳:指汉代宫殿名,在今陕西咸阳。玉颜:美女的面容。乱鸦:乌鸦。 凤城:指唐代长安城,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注释】 𢆯都路:地名,今河南开封一带。任父归国:指宋徽宗被金人掳去以后,其父亲任渊回国。销魂:形容极度伤感、痛苦。桃千树:形容繁花似锦。红桥、西风、鬓影、丁歌甲舞:皆为典故。红桥:在汴京(今开封)东门外一里。沧波梦醒春色远:指梦中的春天已经过去,醒来时已到了秋天。梧云暗湘浦:意谓梧桐树荫遮蔽了渡口。西风:指秋风。鬓影衫痕:指岁月流逝,容颜改变。坠欢随水东去:指美好的时光像流水一般逝去。
霜花腴·北行戒期,留别南中旧雨 【注释】: 1. 寒食节(清明前一两天)禁火。 2. 戒期:祭祀先祖的日子。 3. 留别:辞别。 4. 南中:指南方。 5. 故园:指作者的故乡。 6. 雁飞、黄菊、巢痕、暮云:都是秋天常见的景象。 7. 京洛:今河南洛阳,为东汉、十六国、北魏、隋、唐等朝代的都城。 8. 丹阙:即朱红色的宫门。 9. 金台:指汉宣帝时所筑的金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10. 兰成
鹧鸪天 临桂王幼遐四印斋词,率以此调赋小游仙,或寓时事。读而爱之,夏夜不寐,倚声效颦。时光不居,坠欢难拾,秋士多悲,自抒危抱。 梦雨荆台问有无。目成容易定情虚。凭将对影闻声句,换取真灵位业图。 仙路迥,好音疏。白榆荫断七香车。神方驻景昏闲事,悔撷蘼芜跽故夫。 注释: 1. 鹧鸪天:一种诗歌体裁,题目为《临桂王幼遐四印斋词》,作者王幼遐,以四印斋为题,赋小游仙。可能寄托了他对时事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