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广生
《洞仙歌·帘波,分赋》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 湘烟潇月,碧蒙蒙无际。罨画红楼远疑睡。荡微芒、千叠浸透苍苔。浑不管、凉到袜罗尖未。 【注释】湘江上的烟雾,潇湘的月光,一片碧绿无边无际。罨画红楼(即湘妃阁):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远怀疑想中似乎有女子在楼上休息。荡:摇动。微芒:指月亮。千叠:形容水波层层叠叠的样子。苍苔:青苔。浑不管:全然不顾。 【赏析】此词写景抒情,以“帘波分赋”为题
老去文园客。算赢将岭南一代,春风词笔。早岁鸳鸯传丽句,吟遍歌裙舞屐。有卅载承明通籍。潘岳归来头尽白,尚买花载酒情如昔。者清福,怎消得。 注释:文园客,指汉代司马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他“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后成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音乐家、发明家。岭南,指广东地区,因岭南多山岭而名。春风词笔,指春天的文风,比喻词的韵味。早年(早岁)就以写美丽诗句闻名,也作过官。通籍,指任官职
以下是对《浣溪沙·梦逐梨云春已归》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详解 1. 梦逐梨云春已归 - “梦逐梨云”意味着如梦境般追逐那飘渺的梨云,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向往。“春已归”则表达了春天已经结束,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 2. 素馨斜畔月如眉 - “素馨”是一种香气浓郁的花朵,此处用以形容花的美丽。“月如眉”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月亮的形状,宛如女子的眉毛,增添了一份柔美与神秘感。
这首诗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是诗句和对应的译文: 1. 描红唾碧,尽消磨几许,才人心血。千古秦淮佳丽地,庾信重来能说。 译文:描绘红色的字迹,涂抹着绿色的墨迹,都消磨了多少文人的心血。这里是千年前秦淮河畔的美景,如果庾信再次来到此地,他一定会感叹。 注释:才人:有才华的人。 2. 水逝年华,霜欺丝鬓,影事判抛撇。桃花无赖,笑人孤负芳节。 译文:时光流逝,岁月如水
念奴娇 除非明月,问有谁能证,刹那今古。廿载红尘经小谪,添得丝丝愁缕。醉帽寻花,狂筵舞柘,心事书空语。钵池流水,昨宵新长春雨。 记得银烛湘帘,酣歌拓戟,水绘壶觞聚。二百年来如梦景,莫问骚坛盟主。名士冠裳,美人裙屐,眼底都非故。荒园寥落,不知愁在何处。 注释: 1. 除非明月,问有谁能证,刹那今古。:只有月亮能证明,时间是一瞬间就过去了。 2. 廿载红尘经小谪,添得丝丝愁缕。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香冷唇珠,黛销眉翠,红楼病殢春深。惆怅探悔,新来结子成阴。漱珠桥畔初相遇,话双栖、愿作仙禽。更谁堪、痛惜轻怜,麝帕鸳衾。 - “香冷”: 形容香气清淡,没有生气。 - “唇珠”: 这里指女子的嘴唇,象征她的美貌。 - “黛销眉翠”: 形容女子眉毛的颜色如黛色一样深,眉毛像翠绿色一样鲜亮。 - “红楼病殢春深”: 红楼指女子居住的闺房,“病榻”比喻因思念而憔悴。 -
注释: 琵琶仙题桃花便面:在《琵琶仙》中,以“桃花便面”为题。 瘦尽春光,便花也、未必能消人恨:形容春天的花已经枯萎,但仍无法消除人的怨恨。 应有清夜蟾蜍,相思泪同迸:想象在清冷的夜晚,月光如水,相思之情如同泪水一样涌出。 三二月、西湖万绿,软红煞、一枝娇靓: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以及一枝娇艳的花朵。 前度刘郎,再来崔护,情话休问:意思是说刘禹锡和崔护曾经在这里相遇,但现在他们已经不在同一个地方
注释: 1. 绣被浓春愁未醒。珊枕畔、啼痕莹。算眉月、弯环能见证。 2. 昨宵也、恹恹病。今宵也、恹恹病。 3. 未必清才妨薄命。稽首祝、情天肯。最难忘、花前双瘦影。桃根也、花般靓。桃叶也、花般靓。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花前双影的描绘,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用“绣被浓春”和“珊枕畔”等词,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春天的闺房图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
长日雨凄凄。懒下唐梯。小园花事已全非。燕子不知人寂寞,怪错帘垂。 钗约忆依稀。酒畔镫时。关山漂泊素心违。划遍阑干痕寸寸,寸寸相思。 注释: - 长日雨凄凄:形容天气阴沉,连绵的细雨。 - 懒下唐梯:懒得去上楼。唐梯,指古代妇女所住的闺阁。 - 小园花事已全非:小园里的花儿都凋谢了。 - 燕子不知人寂寞:燕子没有察觉到人的孤单和寂寞。 - 钗约忆依稀:回忆中的钗约已经模糊不清了。钗约
【赏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元代词人白朴的作品。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啼鹃催促花落,燕子衔住落花,流莺也因伤春而啼叫,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下片则以杨枝细数流莺,表现了作者独自愁闷的心情。全词通过写景、叙事、抒情,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年华难留的感伤之情。 原文: 摸鱼子 闻啼鹃、催将花谢,催人又向何处。雕梁乳燕还伤别,苦把落红衔住。君看取。只一袅游丝,怎阻春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