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烟潇月,碧蒙蒙无际。罨画红楼远疑睡。荡微芒、千叠浸透苍苔。浑不管、凉到袜罗尖未。
玉绳低转处,星漂云流,丁字前头眼儿媚。试卷望秋河、天上人间,只相隔、盈盈无几。倘吹得、天风佩环来,便猜作、前身洛川仙子。

《洞仙歌·帘波,分赋》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

湘烟潇月,碧蒙蒙无际。罨画红楼远疑睡。荡微芒、千叠浸透苍苔。浑不管、凉到袜罗尖未。
【注释】湘江上的烟雾,潇湘的月光,一片碧绿无边无际。罨画红楼(即湘妃阁):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远怀疑想中似乎有女子在楼上休息。荡:摇动。微芒:指月亮。千叠:形容水波层层叠叠的样子。苍苔:青苔。浑不管:全然不顾。
【赏析】此词写景抒情,以“帘波分赋”为题,实写湘江上烟波浩渺,月光朦胧的夜景。上片写景。起笔点明时节为秋季,湘江上空烟波渺茫,月光如水,笼罩着整个大地。“湘烟潇月”二句描写了一幅烟雨迷蒙、月光如水的秋夜图。“罨画红楼”,即湘妃阁,相传这里是湘妃哭泣的地方,故名。词人由“湘烟”联想到“潇月”,从“碧蒙蒙”写出了烟云弥漫之状,从“无际”写出了其广阔无边。“罨画红楼”四字,既表明了地点,也为下文的写女子提供了依据。“远疑睡”三字,将女子描绘得栩栩如生,似乎她正坐在阁楼上,静静地等待着什么。下片抒情。“荡微芒”、“浑不管”、“凉到袜罗尖”等三句,都是写主人公在欣赏湘江夜景时的情思。这里用了一个“荡”字,写出了月光在江面上摇曳的动态,同时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这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浑不管”三句,则是主人公对眼前美景的赞美和感叹。最后两句,是主人公的遐想:假如天边飘来一阵风儿,吹动着佩环,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里的“天风”,既是实指秋风,也可以理解为仙境中的风。“洛川仙子”一句,则是主人公对前生的幻想。“洛川仙子”是指洛神,相传她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生活在洛水之滨,容貌绝世,才情出众,善于歌舞,常驾着白鹿游于洛水之上。后来被人们尊奉为神仙。此处作者化用典故,表达了对洛川仙子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玉绳低转处,星漂云流,丁字前头眼儿媚。试卷望秋河、天上人间,只相隔、盈盈无几。倘吹得、天风佩环来,便猜作、前身洛川仙子。
【注释】玉绳:北斗七星中的钩形星,古人认为可以指引航向。低转:北斗七星低垂转动的样子。星漂云流:指北斗七星闪烁不定。丁字前头:指北斗星的位置。眼儿媚:一种曲调名。试卷望秋河:即仰望秋河之意。天上人间:泛指人间世界。盈盈:形容距离很近。倘:假如。
【赏析】上片写景抒情,以“帘波分赋”为题,实写湘江上烟波浩渺,月光如水的夜景。上片写景。起笔点明时节为秋季,湘江上空烟波渺茫,月光如水,笼罩着整个大地。“湘烟潇月”二句描写了一幅烟雨迷蒙、月光如水的秋夜图。“罨画红楼”,即湘妃阁,相传这里是湘妃哭泣的地方,故名。词人由“湘烟”联想到“潇月”,从“碧蒙蒙”写出了烟云弥漫之状,从“无际”写出了其广阔无边。“罨画红楼”四字,既表明了地点,也为下文的写女子提供了依据。“远疑睡”三字,将女子描绘得栩栩如生,似乎她正坐在阁楼上,静静地等待着什么。下片抒情。“荡微芒”、“浑不管”、“凉到袜罗尖”等三句,都是写主人公在欣赏湘江夜景时的情思。这里用了一个“荡”字,写出了月光在江面上摇曳的动态,同时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这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浑不管”三句,则是主人公对眼前美景的赞美和感叹。最后两句,是主人公的遐想:假如天边飘来一阵风儿,吹动着佩环,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里的“天风”,既是实指秋风,也可以理解为仙境中的风。“洛川仙子”一句,则是主人公对前生的幻想。“洛川仙子”是指洛神,相传她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生活在洛水之滨,容貌绝世,才情出众,善于歌舞,常驾着白鹿游于洛水之上。后来被人们尊奉为神仙。此处作者化用典故,表达了对洛川仙子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下片写主人公在欣赏湘江夜景时的情思。“玉绳低转处,星漂云流,丁字前头眼儿媚。”这是说,当北斗七星低垂转动的时候,星星在天空中飘浮不定,而丁字形的北斗星就在前方不远处。这几句诗描绘了美丽的夜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之中,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的气息。接下来的句子:“试卷望秋河、天上人间,只相隔、盈盈无几。”则进一步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这个美丽世界的向往之情。他想要穿越这个美丽世界,去探寻那个神秘的天人境界。最后一句:“倘吹得、天风佩环来,便猜作、前身洛川仙子。”则将主人公的这种向往推向了高潮。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感受到天风的拂面,从而知道自己就是那位曾经被尊称为洛川仙子的仙女的化身。整首词通过细腻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