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纡
【译文】: 司马相如当年,曾奏凌云赋。落笔纵横妙风雨。记扬鞭辇路,同醉金明,穷胜赏,不管重城已暮。 旧游如梦觉,零落朋侪,遗墨淋漓尚如故。况神洲北望,今已丘墟,伤白璧、久埋黄土。但空似、灵光岿然存,怅朗月清风,更无玄度。 注释: 1.洞仙歌:词牌名。 2.相如(司马相如):指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人,汉武帝时为文史职官。 3.当日:当初。 4.曾奏凌云赋:指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5.落笔
谒金门 风淅沥。窗外雪花初积。梦破小窗人寂寂。寒威无处敌。 强起饮君涓滴。清泪醉来沾臆。歧路即今多拥隔。弟兄无信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兄弟离别之悲的词。开头两句,写窗外风雪交加,室内静悄悄的。“风淅沥”三字,渲染了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凄楚和孤独感;“窗外雪花初积”,则进一步烘染了一种寒冷的气氛,与下文的“寒威无处敌”相映衬,使人感到更加凄冷、孤寂。接着两句,写主人公在梦中醒来
【译文】 绿波荡漾,柳絮飘飞。疏淡的云霭连接着孤鹜。一年春意盎然的景象,柳树飘舞着轻盈的柳絮,新竹拔节而出。寂寞的幽花独放于小园嫩绿中。 登高远望还不够,游子归期太短促。他年清梦千里之外,还梦见了城阴溪曲。凌波仙子应时常凝望,期盼故人早日回归。 【注释】 纹漪:水面上的皱痕。 疏霭:稀薄的云雾。 孤鹜:一只孤独飞行的水鸟。 轻絮:轻盈飘落的柳絮。 笋添新竹:指新长出的竹笋。 寂寞幽花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时,注意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注释,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并注意要结合注释来理解。 清樾轩二首: 竹间嘉树密扶疏,异乡物色似吾庐。 清晓开门出负水,已有小舟来卖鱼。 注释: ①竹间;竹林之间。嘉树;美树。②扶疏;繁茂的样子。③清晓:清晨。④负水:挑水。⑤小舟:小船。 译文: 竹林间的树木茂盛而高大,它们长得郁郁葱葱像我家的屋舍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秋霁: 秋天的雨过天晴,天气转晴。 2. 木落山明:树木已经落下,秋天的山色变得更加明亮。 3. 暮江碧:傍晚时分,江水呈现出碧绿色。 4. 楼倚太虚寥廓:楼阁仿佛依偎在无边的天空之中。 5. 素手飞觞:形容女子用纤细的手指轻取酒杯,动作优雅。 6. 钗头笑取:用手指轻轻挑起发饰中的簪子取酒。 7. 金英满浮桑落:指酒杯中装满了金黄色的酒液,仿佛桑葚(桑叶上的果实)一样。
注释:山光冷浸清溪底。溪光直到柴门里。卧对白蘋洲。斜眠数钓舟。 溪山无限好。恨不相逢早。老病独醒多。良夜如此何? 译文:山光冷浸清溪底,溪水清澈映照山色,仿佛山光也被浸染得清凉。溪水流到我的柴门边。我躺在小洲上看着水面上的浮萍,斜倚着小船休息,看着几只渔船在水上漂游。 溪山美景无边无际好,可惜没有机会和喜欢的人相遇。我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了。这样的好夜晚,却只能独自欣赏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首先读懂全诗,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经历,理解诗意,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人的艺术手法。然后把握全诗思想情感,概括主旨即可。 “疏山”:即《寄远》诗中的“疏峰”。此诗为送别之作。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江海相望二十年”,言与远人分别已有二十年;“依前肮脏倚门边”,说仍像当年一样,衣衫不整地靠着家门的栏杆。“家风敢谓庞居士
诗句逐句释义 1. 客愁如茧丝,一揽成万绪。 - 客愁:指因思乡或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 - 如茧丝:比喻愁绪如同蚕丝般复杂而纠结。 - 一揽成万绪:形容愁绪繁多,难以整理。 2. 秋风不可奈,又到庭前树。 - 秋风:秋天特有的凉爽气候。 - 不可奈:无法承受、无可奈何的意味。 - 庭前树:可能是指院子里的树木,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3. 秋风自有时,客子愁无期。 -
戏作冷语 万山云雪阴霾空,千林雾淞水摇风。 冻河彻底连三冬,嘉平晓猎崤函中。 注释: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可创作的一首古诗。 - “思如冬”:诗人用“思如冬”来形容自己的思绪如同冬天一样寒冷、沉静。 - “紫薇花影中”:这里指的是紫薇花在夜晚的影子,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寥。 - “长哦白雪明光宫”:这里的“长哦”表示长时间的吟咏
上林春慢 东苑梅繁,豪健放乐,醉倒花前狂客。靓妆微步,攀条弄粉,凌波遍寻青陌。暗香堕靥。更飘近、雾鬟蝉额。倒金荷、念流光易失,幽姿堪惜。 译文: 东苑的梅花盛开,豪放而快乐,沉醉在花前狂笑。美丽妆容,微步轻舞,攀爬树枝玩弄花瓣,踏着水面到处寻找青石小径。梅花的幽香落在面颊上。又飘散在雾气缭绕的发髻之上。倒映在金色的荷花中,回忆起流逝的时光,梅花的美丽令人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咏梅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