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其意思;最后对诗歌的意境、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露华题听秋读骚图”是全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作者在秋天的夜晚独自坐在院中,一边读书一边欣赏满院的月光。“露华”,是指秋夜月下的露水,“题听”指聆听。“秋读骚图”指屈原的《离骚》。这一句的意思是
菩萨蛮·松风 【注释】:林间谡谡无人觉。山深一径松花落。相对谱瑶琴。泠然太古音。 翠涛空际卷。静昼浓阴转。仿佛傍棋枰。石床堕子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色。诗中通过描绘松风、瑶琴、翠涛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气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情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注释】 ①疏影:指梅花。 ②瑶京:指仙境、月宫。 ③冰壶:比喻清白的人格。 ④琼姿:形容梅花的花朵美丽。 ⑤广寒宫阙:指嫦娥住的月宫。 ⑥晶帘:水晶制成的窗帘。 ⑦谢庭香雪:指谢安庭院中飘洒的白雪。 ⑧罡(gāng)风:猛烈的风雨。 【译文】 茶烟弥漫着碧绿如画的景象,映照着几朵梅花疏疏落落,寒光照在山色之上。寄身于月宫,洗涤着清冷之魂,询问这是哪一世修得的福分?溶溶淡月下,江村路上
【注释】 韭叶纷披:韭菜的叶子繁多。韭,即韭菜。兰芽掩映:兰花的嫩芽丛生掩映,形容花苞娇艳。岁华如许:岁月流逝得如此迅速。月淡银屏:月色朦胧如同银色屏风。云寒蕊阙:乌云密布如同玉阙门。怎见愁烟雨:又怎能看见忧愁如烟雾笼罩着大地? 蓦睹:突然看到。琼姿:美玉般的姿态,这里指水仙花的美丽姿态。黄冠侣:道士的帽子,这里借指仙人。刺船人杳:打鱼人的踪迹消失。词仙梦远:诗人梦中见到神仙。拼作清商谱
【注释】: 点绛唇 · 禁体天竹:一种筼筜竹,绀珠万颗累累结。颂椒元日。历乱猩屏色。耐此天寒,何事因人热。弹丸脱。湘娥夜泣。血泪看成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写“天竹”之形、声、色、态,表现了竹子的高洁坚贞的品格。上片起句写天竹之状,“一种筼筜”,以“一种”领起,表明其为一类;“绀珠万颗”,则写其多而密集,色泽黝黑,晶莹透亮。“累累”二字极言其多,“颂椒元日”,则指其生长于元朝
注释: 回忆汉朝时,月禁体蜡梅花。 天边传来谁的音书?消息是否已经送到了家乡? 几声江笛渡过了一年,我担心铜仙流泪。 黄昏时分月亮细如丸子,害怕晕染在酒边灯下。 一般清兴触动扬州,不要认为嚼来无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汉月禁体蜡梅的回忆和感受。诗中通过描写天末音书、消息故乡、铜仙垂泪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黄昏丸月、晕染在酒边灯下的描绘,展现了扬州的夜景之美
琐窗寒 · 题夏令仪墨竹扇 露浥风清,猗猗万个,澹摇空翠。腕底萧疏,都是吴江秋意。记横窗、夜月朦胧,碧纱筛影重重碎。更孤灯听雨,暗销魂者,籁声徐起。增媚。 【注释】 ①琐窗寒:词牌名。 ②猗猗:茂盛貌。 ③万:形容众多。 ④澹(dan):水波微动的样子。摇:摇荡。 ⑤萧疏:疏落不盛。 ⑥吴江:即今江苏苏州市。唐时属江南西道,称江南东道为“吴”,称江南西道为“江”或“江东”。 ⑦夜月
满江红·听雨 已黑疏窗,听不了、雨声萧瑟。似诉到、别离儿女,临歧呜咽。点滴不堪和雁下,凄清如向吟蛩说。把银釭、剔尽不成眠,明还灭。 云黯黯,笼纤月。风细细,透重幕。正漏壶欲断,檐牙犹滴。似我频挥斑竹泪,怜他碎尽枯荷叶。尽黄昏、凄绝九回肠,愁重叠。 注释: 1. 已黑疏窗,听不了、雨声萧瑟。似诉到、别离儿女,临歧呜咽。 已黑:天色已晚。 疏窗:稀疏的窗户。 听不了:听不下去。 萧瑟:凄凉的声音
这是一首描绘明锦衣卫牙牌历史变迁的诗,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诗句释义 1. 东林下狱钩党死,宫门铁牌卧不起。城狐社鼠肆炎威,海水波澜从此始。 - “东林下狱”指的是东林党被迫害至死的事件。“铁牌”指明太祖朱元璋所铸的腰牌,象征皇权。“城狐社鼠”形容奸邪小人横行无忌。“海水波澜从此始”意味着这场风波将波及整个明代。 2. 方寸之牌铸错成,匹如挥掷银铛声。客魏荫子赐铁券,岂知有齿终焚身。 -
空山雪霁。照见红妆丽。 空山:指山中寂静无人之处。 雪霁:雪停了,天晴了。 红妆丽:指山茶花开得艳丽如女子妆容。 迎晓香残宫粉腻:形容山茶花在朝阳下散发出的香气,如同宫女的妆容一样细腻、娇嫩。 悄和梅边风味:悄悄融入梅花的香气之中,与梅花相得益彰。 韶华并占冬春:美好的春天和冬天一起度过,意味着时光的美好。 错疑岩桂前身:误以为山中的桂花是自己的前世。这里的“岩桂”指的是山中的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