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洛
诗句: 1. 书见素居壁,夙龄忝文学,图史颇贯弗。 译文: 我见到你写在素壁上的书简,你早先就以文学闻名,但图史方面却没有深入钻研。 2. 因缘平仲知,遂辱扬雄荐。 译文: 因为机缘巧合而认识你,所以被扬雄赏识并举荐。 3. 仇书入虎观,作赋奏金殿。 译文: 你的书稿被送到皇宫中的白虎观,你作的赋文也被献给了皇帝。 4. 一朝拜恩命,绾绶出山县。 译文: 突然之间,朝廷颁下诏书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题目是《陋室铭》。 书见素居壁 - 注释:看到墙上挂的是一幅书法作品。 兹邦滨大淮,风气蠢以劲 - 注释:我的国家靠近大河之滨,那里的风气十分强悍。 居恒肆攻剽,稍急辄星迸 - 注释:我常常肆意攻击和剽窃,一旦形势紧急就会立即爆发。 行坐挟刀剑,忘躯徇忿竞 - 注释:我行走坐卧都带着刀剑,为了愤怒而争斗,甚至忘了自己的生命。 黠者持短长,狺吠思梗令 -
诗句翻译: 东山的桐木,西山的梓木。上枝高耸入青云,下枝低垂拂流水。雷声轰响雹如刀,野火熊熊烧焦了。骨骼裂开皮肤穿,痛苦万分半死中。谁人能从深壑中,采来制成琴之音? 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山桐和西山梓的坚韧与美丽,以及它们在雷轰雹击、野火烧后依然屹立的画面,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困苦的赞美。诗中还引用了“文信国”和“汪水云”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执着。最后
这首诗是宋谢叠山先生的遗琴,由吴氏得到后绘图传示给诗人。这首诗以“东山桐,西山梓”起兴,描绘了桐梓的壮丽景象。桐树高耸入云,梓木低垂流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桐梓的不同姿态。然而,桐梓也遭受雷轰、雹击、野火等自然灾害的摧残,最终导致它们“裂骨穿肤半生死”。 诗人通过描述桐梓的遭遇,表达了对桐梓的同情和敬意。他用“谁从大壑阴,采制为鸣琴”来表达对制作这把琴的工匠的赞美
邓完白登岱图:描绘了邓完白登上泰山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他的才华和风采。 日观峰颠置完白,人奇境奇两难得:在日观峰的最高处放置了邓完白的形象,他的人与泰山的景色都极为罕见。 画之又得罗两峰,叱石驱云致不同:通过绘画,将两座山峰描绘得栩栩如生,使它们仿佛能被叱咤而动,展现出不同的风貌。 斯游奚止四十年,我今展图犹眼前:这次游览已经过去了四十年,但现在我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眼前的画面。 先生精彩固不敝
德明府以题孙虔礼书景福殿赋真迹诗见示次原韵 艺极犹悬权,识贸或斡鼎。 要能天际翔,庶不鼠穴骋。 章章篆之出,阡陌破丘井。 崔张趋简易,有苦竿取景。 当涂典午间,绵密转清迥。 右军守恬畅,如水以淡永。 大令剧飞腾,翼翼贺项领。 双源遂分导,百旐揭一隼。 文皇负真气,纵送剂宽紧。 兀奡屏风书,想见龙德静。 咄哉挺虔礼,骖騑一何猛。 书谱入大王,区埒辨町町。 瘤堕却针脑,蚤正必视绠。 兹赋追阿敬
薛又洲携杖山行图 赏析清代诗人李兆洛山水诗作 1. 黄海安期宅 - 描述黄海之滨的神秘居所,暗示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 - “安期”取自道教炼丹术中的安期村,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理想。 - 通过“宅”字,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青山太白祠 - 以李白命名的太白祠,象征诗人对诗歌才华的尊崇。 - 描绘青山环抱中,李白雕像栩栩如生的景象。 - 强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3.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著名学者王渔洋所作,全诗以端午节为背景,描绘了端午观竞渡和海幢寺、海珠寺炮台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担忧。 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1. "端午偕补金小岩半樗山子光云守之观竞渡遂至海幢寺还过洋商肆楼登海珠寺炮台" —— 端午节期间,王渔洋与好友一起参加了竞渡活动,然后参观了海幢寺、海珠寺炮台等地。 2. "列炮周垣控扼存,香台今傍将台尊。护持狮象珠常定,帖息鲸鲵浪不喷
【诗句释义】 虞山道中所见:支着手杖走出城外,看到一片西东的景色。 一路人家翠霭中:一路上人家都掩映在苍翠的烟雾之中。 容我结趺松屋绿:请允许我在这松树环绕的茅屋前打坐休息。 倩人啜茗竹炉红:请你为我斟一杯热茶,用竹制的茶炉煮着。 花畦比户编篱隔,涧脉分流凿沼通:花园里一排排的花畦,像篱笆一样分隔开,小河的水流分出了两条路,一条通向了修整整齐的小池塘。 却向密林深箐衣,万千红紫斗春风
【注释】 1. 补瓮图:即《补瓮》诗,作者自作的一首描写酿酒过程的七言绝句。 2. 田功未收酒无粕:指农民还没有把庄稼收割回家,酿酒用的谷物还没有运到,所以酿出来的酒里就没有酒糟滓。 3. 老瓮多时掷篱脚:指农家酿酒用的是旧瓮,瓮里的酒已经喝得差不多了,只好把它扔掉,扔到篱笆脚下。 4. 场登新秫(shú):指农家新打的麦子、稻子等粮食运到场上去晒谷子。 5. 黄鸡肥:指用新打来的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