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幵
《兰陵王·送厉虞卿南归》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送”为题,抒发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全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感伤。 注释与赏析: - 野烟直:形容山野间烟雾缭绕的景象。 - 疏柳依依弄碧:描写柳树随风摇曳,绿意盎然。 - 长亭路、尊酒送君:在长长的送别之地,用美酒相送。 - 席帽黄尘黯行色:形容旅途中的辛苦和疲惫。 - 回首念故国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首先要注意审题,明确答题范围为“诗中‘客衣单’三句”,然后逐句解释,并加以赏析。 浪淘沙·泊舟之罘,烟水合沓,甚有远思
恻恻轻风透碧纱。小屏残夜月西斜。照见旧时襟上泪,似桃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深夜中独自面对窗外的景象,她的心情复杂而难以言表,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恻恻轻风透碧纱。”这一句描写了夜晚微风吹拂的情景,轻轻透过窗户,带来一丝凉意。碧纱是古代女子常用的窗纱,它的颜色通常是浅绿色或淡蓝色,具有一种淡淡的美感
菩萨蛮 首句释义及译文: “东西日暮飞劳燕。” 燕子在黄昏时分从东边飞往西边。 注释:“东西”指方位,“日暮”指太阳落山,“飞劳燕”形容燕子忙碌地飞翔。 赏析: 这句诗以燕子的飞行轨迹勾勒出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化,生动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燕子归巢的宁静画面。 次句释义及译文: “门前乌桕阴阴见。” 在门前可以看见乌桕树的影子。 注释:“乌桕”是一种落叶乔木,“阴阴”形容乌桕树叶茂盛,遮挡了阳光
注释:微风不阻碍庭院里的树木。动,吹拂 只觉碧栏干外晚凉多。只感觉碧栏杆外面夜晚的凉爽更多了。 花阴转,漏声断。夜如何。花间的影子转动,漏壶的水声中断了。 自卷水精帘子看明河。自己掀起水晶般的帘子去看皎洁的银河。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咏人处暑时月夜景色的写景抒情小令。上片写庭柯受秋风的影响而摇动,作者由此联想到秋意之浓烈;下片写月夜花荫中,作者在阑干外看到月光洒满了院落,感到十分惬意和愉快
蒙蒙别意,谁言佩饰好。三载离愁,朱颜似故旧。 缕金箱中,无心理旧裳。茕茕白兔,东顾西还望。 郎君未回,长安巷陌多狭斜。 诗句翻译 - “缤纷佩饰谁言好。”:华丽的首饰本应增添美丽,但离别后,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 “别君三岁朱颜老。”:与你分开已经三年,你的脸色比从前更显憔悴。 - “打叠缕金箱。”:整理着精美的箱子,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和不舍。 - “无心理故裳。”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遥望塘上藕花秋”“隔帘生暮愁”等句,是说在秋天的时候,作者远远地望着河上的荷花(藕花),在画楼外,有美人正在眺望着荷花。“箜篌”即弹拨乐器箜篌,这里用来比喻那女子。“明月时”,指月光下。“相思知君知不知”一句,是作者对那位美人的深情呼唤。 【答案】 译文: 遥望着河上满塘的荷叶,一片片的莲叶如同一朵朵荷花,秋天到了,它们也渐渐凋落了。在画楼上眺望的人儿
【注释】 “恻恻轻风到鬓残。”:形容秋风萧瑟,吹乱了鬓发。 “青春憔悴百花阑”:“花阑”指花丛中栏杆,此处借指春色已逝。这里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而主人公却因为青春逝去而感到憔悴。 “莺啼燕语浑无赖”:莺和燕都是喜鸣的动物,但它们的叫声似乎并不讨人喜欢,仿佛在故意顽皮捣蛋。这里的“无赖”是口语中的贬义词,用来形容莺燕的叫声让人感到讨厌。 “种得幽兰只自看”:诗人种下了一株幽兰,独自欣赏这株兰花
【注释】 紫蝶:蝴蝶。卷罗帏:收起窗帘。馨香:香气。千金意:贵重之情。落日碧天云:落日时,蓝天中飘浮着白云。高楼思杀人:高楼之上,思念亲人,令人心痛。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写闺怨的词。上片写闲庭院景,下片写思妇之怨。全词以“黄蜂紫蝶”起首,点出季节是春暮。“黄蜂紫蝶闲庭院”,蜂蝶虽忙,却无心恋物;庭院虽闲,却是人心思归。这里既写出了主人公的寂寞无聊,也暗示了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阑干寂寞蘼芜满
菩萨蛮 桑树根下已经埋藏三年,但始终没有找到。春风秋月,总是在寻常中度过。单枕不成双,梦中的金凤凰也飞走了。 真成了瓶子掉进井里,消息年年都冰冷。蕙草自有芬芳,只是君不知晓。 注释: 1. 桑根三宿:桑树根下已经埋藏三年。 2. 春风秋月:春天和秋天的自然风光。 3. 单枕不成双:枕头只有一只,无法形成完整的一对。 4. 梦为金凤凰:梦中化身为金色的凤凰。 5. 真成瓶落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