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轻风透碧纱。小屏残夜月西斜。照见旧时襟上泪,似桃花。
殢枕蘅芜迷睡蝶,隔墙杨柳有啼鸦。一夕疏窗横烛坐,忽天涯。

恻恻轻风透碧纱。小屏残夜月西斜。照见旧时襟上泪,似桃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深夜中独自面对窗外的景象,她的心情复杂而难以言表,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恻恻轻风透碧纱。”这一句描写了夜晚微风吹拂的情景,轻轻透过窗户,带来一丝凉意。碧纱是古代女子常用的窗纱,它的颜色通常是浅绿色或淡蓝色,具有一种淡淡的美感。这里的轻风和碧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

“小屏残夜月西斜。”这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从西边照射进来,洒在小屏风上,形成了一种柔和的光晕。这个场景既美丽又略带凄凉,仿佛在暗示着女子的内心世界。残夜意味着夜晚即将结束,而月亮也渐渐西斜,这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未来。

“照见旧时襟上泪,似桃花。”这一句是诗的情感高潮。女子在看到自己旧时的泪水(可能指的是曾经与爱人离别时流下的泪水)时,心中涌起一阵悲伤之情。这些泪水如同桃花般美丽却又短暂,它们见证了女子的过往情感,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女子心中的矛盾和挣扎。

“殢枕蘅芜迷睡蝶,隔墙杨柳有啼鸦。”这两句则进一步展开了对女子内心世界的描绘。殢枕(zuǐ zhěn)指的是枕头,蘅芜(héng wú)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比喻女子的心思。这里用来形容女子心思恍惚,仿佛陷入了一种梦境之中,无法自拔。迷睡蝶暗示着女子在梦中与心爱的人相遇,但却只能远远地观望,无法靠近。隔墙杨柳则是诗人用来象征思念之情的景物。杨柳枝条柔弱,常常被人用来表达相思之情。这里提到有啼鸦(chì yā),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凄厉的鸟鸣声,这种声音往往能触动人的内心深处,让人感到孤独和悲伤。

“一夕疏窗横烛坐,忽天涯。”最后一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女子在夜晚独自一人坐在窗边(疏窗),手中拿着蜡烛(横烛)。她似乎在思考一些深奥的问题,或者在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突然之间,她意识到远方的距离(忽天涯),意味着她意识到自己已经远离了过去的生活和情感。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也暗示着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忧伤的女子形象。诗中的“恻恻轻风”和“碧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女子的情感变化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从对过去的回忆到对未来的担忧,再到孤独和无助的心境,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泪水比作桃花、将蝴蝶比作梦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表达了一个女性在爱情中经历的痛苦和挣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