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纫兰
《一剪梅·中秋》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作品。这首词上阕写秋夜月明,空江独对,抒发了作者的孤寂、哀愁。下阕写秋夜凉风、暮云、南楼、雁声以及横笛,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离人无寐意悠悠” - 离人的思绪难以入睡,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和思念。 2. “佳节中秋” - 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庆祝。但此处的诗人似乎并未享受这个节日的快乐,而是感到孤单和失落。 3.
【注释】 1. 三段子:指初春时节。 2. 东风吹彻:春风拂动。 3. 画檐:有彩绘的屋檐。 4. 轻黄:淡黄色。 5. 砌空阶:阶上积雪。 6. 歧亭:路口。这里泛指分手的所在。 7. 罗衫:丝织品做的上衣。 8. 啼痕湿:泪水打湿了衣襟。 9. 和谁说:和谁诉说? 【赏析】 此词写别情,抒离恨,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愁绪。首句“东风吹”点题,次句写柳色;后两句写室内外景色,渲染气氛。
【解析】 本词上片写闺中少妇的寂寞。下片写闺中少妇对丈夫的思念,并表达了自己的孤苦和无奈。全词情感真挚,意境幽远。 (1) 碧树:绿树。蝉吟:蝉声鸣叫。晴日:晴朗的日子; (2) 深闺:内室深处。“倩谁怜”是说:有谁能可怜我?“琼箫”:指笙。“为伴”:作陪伴。 (3) 天涯人远:意谓丈夫远离自己到天边去了。 (4) 凤侣:比喻美好的伴侣。“无缘”:指没有缘分,不能与心上人相守。 (5) 幽恨
【解析】 这是一首七夕节感怀词,上片写七夕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自己却独宿空房的愁怨;下片写秋景凄清,雁断音信杳然,更衬出自己孤苦无依的悲凉。全词抒情真切动人。 【答案】 译文:月儿明亮,轻云飘荡在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去年银河之畔寂寞惆怅,如今又见他们欢聚。花庭水榭、庭院深深,满眼都是秋色。衡阳雁声凄凉,音书全无消息,只有孤灯伴我到天明。 赏析: 首句“皓月初明”,是七夕之夜,月亮特别圆明
【注释】 曲曲:曲折的样子。溶溶:水波荡漾的样子。堤柳:指靠近湖岸的柳树。蘋香:苹花的香味。松阴:松林下的阴凉。凉浸珠帘:凉爽的风使珠帘都湿透。清溪:清澈的小溪。翠竹:鲜绿的竹。朱栏:红色栏杆。凝望处:凝视的地方。□□心闲:形容心情悠闲自在。萧萧:风吹的声音。鸦鸟:乌鸦。留连:舍不得离去。 【译文】 曲折的青山,碧绿如洗的涧流,堤岸垂柳轻拂着水面,送来飘来苹花的清香,松林遮荫,阳光斜照
【注释】 苍苍:草木茂盛的样子。 苕递:指送信人往来。 纤纤月:形容女子的眉毛。 心相意:彼此心意相通。 背人无语:背对着人,默默无言。 泪痕偷拭:偷偷地擦去泪痕。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中怀人的词。 上阕起首二句,写景抒情。“忆秦娥”三字,是唐人教坊曲《忆秦娥》的曲名,此词即取其调名。《乐府解题》说:“《忆秦娥》,伤离别也。”词题云“其二”,则这首词为前词的续篇,当在别后重逢时所作。词中写景
【注释】 蛾眉:指代美女的眉毛。慵画:懒得化妆。萧郎:指情人。情与春冰薄:感情像春天的冰层一样薄。栖涯:栖息的地方。声里:声音中。金乌:太阳。玉枕:用玉石制成的枕头。青绡幕:青色纱帐,这里指床上的被子。珠帘:珠子编成的帘子。离索:别离的愁绪。梧桐月:月亮照在梧桐树上。栏杆角:楼角上的栏杆。夜凉:秋夜寒冷。今夕:今夜。浑如昨:好像从前一样。独立瑶阶:站在台阶上独自站立。无话:沉默不语。 【赏析】
【注释】 子:词的上声,助词。三:指秋分。秋分时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候,故称“子夜”。三子:即秋分日。 空庭:空空荡荡的庭院。 胧胧:朦胧不清的样子。碧梧:碧绿色的梧桐树。弄影:在月光下晃动的影子。 薄幸:轻薄地抛弃人意。闲云:轻飘游动的浮云。清光掩映:明亮的月光照耀着。 嫦娥:神话中的月宫女神。何如:如何比得上。 漠漠:模糊不清的样子。两负:辜负或错过的意思。良宵景:美好的夜晚景象。
【注释】 春光如绣:春天的景色犹如锦绣。 翠阴浓嫩霞初逗:绿树茂盛,浓密的树木遮盖着天空中的彩云刚刚露出一点红。 娇香自许占三春:鲜艳的花香自我夸耀要占据整个春天。 倚新妆,纤腰无力供长昼:倚靠新做的妆饰,纤细的腰身支撑不起漫长的白昼。 青衫袖:指穿青色衣衫的袖子。这里指春风。 只恐东风无计、留春久:恐怕东风吹不到我的身上,使我不能长久地拥有春天。 【赏析】 这是咏物诗
【赏析】 《点绛唇·清明即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词人借描写清明节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王弗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情真意切,意境深远,含蓄婉约,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上阕写清明时节,闺中思妇的哀怨;下阕写思妇在清明日里,登楼远望,盼望归人。全词以“愁”字为中心,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译文】 淡淡的烟霭笼罩着妆楼,初春的寒气刚刚消散,细雨又起。东风无力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