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寂静。渐胧胧碧梧弄影。西风薄幸送闲云,清光掩映。
叹嫦娥,何如薄命人萦恨。闲云漠漠何时尽,天上人间两负、良宵景。

【注释】

子:词的上声,助词。三:指秋分。秋分时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候,故称“子夜”。三子:即秋分日。

空庭:空空荡荡的庭院。

胧胧:朦胧不清的样子。碧梧:碧绿色的梧桐树。弄影:在月光下晃动的影子。

薄幸:轻薄地抛弃人意。闲云:轻飘游动的浮云。清光掩映:明亮的月光照耀着。

嫦娥:神话中的月宫女神。何如:如何比得上。

漠漠:模糊不清的样子。两负:辜负或错过的意思。良宵景:美好的夜晚景象。

【译文】

秋分时节,庭院里一片寂静。月亮渐渐升起,朦胧地照在碧绿的梧桐树上。西风轻轻吹拂,送来了飘忽不定的浮云,明亮的月光把天空和大地都笼罩住了。

感叹嫦娥月宫的生活不如普通人的生活有憾事,浮云悠悠地游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散去?天上人间两个寂寞的人,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却只能相互错过良辰美景啊。

赏析:

此为一首咏叹中秋月色之佳作,全诗构思精巧,意境优美。

首句“三子”点明题旨,交代了时间是秋分时节;二句描写庭院的寂静,烘托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三、四句写明月冉冉升起,将皎洁的月光洒满庭院,同时用“渐”、“弄”等词描绘出明月与庭院、浮云之间相互映衬、互相衬托的微妙关系;五、六句则宕开一笔,从对嫦娥的赞叹转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抒发了一种悲凉的人生感慨;最后两句则以“良宵景”收束全篇,既点出了题目中的时间“秋夜”,又写出了月夜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良宵美景的珍惜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含蓄,意境深远而不晦涩,情感真挚而且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