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诗句释义】 1. 采桑子:词牌名,是宋词的一种格式。 2. 途中见雁有感:在旅途中看到大雁而有所感触。 3. 南飞雁:指秋天南归的大雁。 4. 风雨迷离:形容天气变化无常,视线模糊不清。 5. 衡阳:地名,位于今湖南省衡山县,因地处衡山之南而得名。 6. 我今又向衡阳去:作者现在又要前往衡阳。 7. 泪满征衣:泪水打湿了征人的衣裳。征人:远行的军人或行者。 8. 未必明年共尔归
【注释】: 绿阴庭院 :庭院里郁郁葱葱的树叶。 无吟屐:没有吟咏诗作的鞋子(古代文人常穿有花纹的木屐)。 静掩云屏 :静静地关上了屏风上的纱窗。 一种离情 :一种离别的愁绪。 谱入琼箫 :把离别的情怀编入《琼箫》,指写下诗词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未忍听 :不忍心听。 恼人最是黄梅雨 :最容易让人烦闷的是梅雨季节。 滴到深更 :一直下到深夜。 梦冷桃笙 :梦中醒来,看到桃花已经凋谢
【译文】 夜深了,月光透过帘子筛在院子里。坐到天很晚才回家。 闷闷不乐坐到天亮。 烧尽了几根窗前的香烛。 燕山一带最近音信断绝,道路也弯曲难行。 梦魂飘荡不定,占卜卦象说钱财加倍地空虚。 【赏析】 《采桑子·夜坐》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写月夜独坐、愁闷难解;下片写因思乡而卜卦、卜得空寂。整首词语言浅显直白,情感真挚,抒发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采桑子·闺词四首》是清代曹亮武的作品,共分为四首。每首的内容如下: 1. 《采桑子·闺词四首·其一》 - 内容解读:描述了年时的女伴之间互相玩笑嬉戏的情景。她们在寒冷的地面上嬉戏,比试着如何将发髻扎紧或量好鞋子的大小。每个人都在享受这自由欢乐的时光。 - 关键词:女伴、嬉笑怒骂、寒地、闲阶、髻量鞋。 - 赏析:《采桑子·闺词四首·其一》描绘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
【译文】 梨花凋落的地方正是寒食节,细雨像忧愁那样缠绵。 轻冷的春雨像秋意那样凄凉。 香炉里裹着一缕缕的香,就像金猊一样柔软。 踏青辜负了邻家女孩的约会,谁能劝告你梳头呢? 不画莲形勾勒出眉心, 锁住我的闲情逸致在十二楼中。 注释: 1. 梨花落处逢寒食: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的四月初一或二。梨花盛开时,正是寒食节,所以这里用梨花落来象征寒食节的到来。 2. 细雨如愁
【诗句】 寒侵蔽膝黄昏后,月满前除。 花映氍毹。 慢检牙签自课书。 个人此际应怊怅,寂寂金铺。 袅袅流苏。 香灺灯青梦到无。 【译文】 寒冷侵袭着膝盖,黄昏时分之后,月亮照亮了除夕的庭院。 花儿映照着地毯,轻轻翻开书籍独自阅读。 此刻感到惆怅不安,寂静的书房只有灯光和香气。 袅袅升起的流苏摇曳,香炉里飘散的香气让人进入梦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读书的场景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采桑子·其四》中的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译文、注释和赏析。 绣帘斜透玲珑月,雁叫吴霜。 注释:绣着花纹的窗帘轻轻垂下,透过它可以看到月光。 译文:月光从绣花的窗帘中透进来,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消息。 又续寒螀。 注释:又有寒蝉在继续鸣叫。 译文:又有一只寒蝉在继续鸣叫,似乎在提醒人们季节的变化。 絮断愁人一寸肠,侍儿重整鸳鸯被,懒卸残妆。 注释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即可。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概括。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并“赏析”,因此考生需要对诗句内容和情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本诗为宋词人辛弃疾的《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上阕写江南初夏景色,下阕写作者登高所见所感
【注释】 香:香气、芳香。 游仙梦:即梦中神游仙境的幻景。 当年:过去,昔日。 苔尘拾玉钿:拾取了苔藓上的玉钿,形容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悢怅:惆怅、忧郁。 花前酒:指在花下饮酒。 谪仙: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梅的词作。上片写梅花的清幽高洁,下片抒发词人的感慨。词中“采桑子”是词牌名,“香雪约在小港探梅同赋”是此词的内容。 开头两句“香风吹醒游仙梦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儿家不合西厢住」 - 这一句的意思是,我的家人不应该住在西厢房。"儿家"指的是家中的孩子。"不合"表示不适宜或不合适。"西厢"在古代文学中常常指代男女之间的私情,所以这里可能是指家中孩子不应与外面的人有过多的交往和情感纠葛。 2. 「倚尽垂杨」 - "倚"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依恋、依赖,"垂杨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