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维安
南乡子 春到杏花知。看遍长安未觉迟。华屋等闲斜月里,情痴。况是黄昏欲雨时。 飘泊鬓成丝。惯写风怀付画师。廿载苏台梅树下,寻思。红在南枝在北枝。 注释:春风吹到了盛开的杏花,人们都知道春天已经来到了。我在长安城走了一圈,也没有觉得太过晚了。华丽的房屋在月光下显得有些破败,我的感情也有些痴迷。更何况是在黄昏时分,天空中即将下雨。 我漂泊在外,鬓发都变得如丝般柔顺。我经常把内心的感受写成诗
【译文】 湿漉漉的帘子,轻飘飘的楼台在微雨中显得娇艳。过了春天,牡丹花谢芍药开,嫩绿的芳菲能延续到春天。 凤城知道和春天一样多,又催送锦韶经宿。怕相约,移红换紫,总添新绿。往事沉香感触。 猜风异烟殊,倚阑亭北。梦醒绣衾,吟怯青檠,偏觉脆敲窗竹。展春已属今年闰,误人在、晓寒廊曲。 絮飞尽,输伊扫愁万斛。 【赏析】 此词为惜春抒怀之作。上阕写春去春来,下阕写伤春情怀。起句“花心动”,点明时令
翻译 在春天的微雨中送别,游玩樊川,小憩于杜拾遗祠,这里是何氏园林遗址。 手持伞扶持着春日的影子,策马袅袅升起烟丝,曲折的小路尘土消散了岚翠。 九十里的风光,水波荡漾三十六弯流水。 小鸟唱着唐代的音乐,土气余留秦朝的劫难,探访诗歌无处寻觅。 询问城南草蔓,杜曲荒芜,不要再说樊南李。 回头岸折如山,认出荒祠中的杜甫老,苔藓暗地里题字。 园主和宾客,算未许、采摘芳花的人记住。 留恋梦境般的话语
【注释】 1. 天香:唐教坊曲名。又名《玉环儿》、《合欢回》。相传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当作于南宋初年,当时词人已入元,故借花神以自托。 2. 微逗辄暖:指春风拂动时,花儿就微微一颤,便感到温暖了。 3. 将作风雨:将要下起雨来。 4. 金铃之感:指花朵开放时发出的悦耳声音。 5. 嫩碧:浅绿色。娇春艳照罗绮:指花朵娇艳地装点着华丽的衣服。罗绮,古代丝织品的总称。 6. 浅醉微眠
蝶恋花 贪图接近清和时节的鲜花,花朵软细如絮; 数过元宵佳节,又怕青春远去。 人影单薄衫袖波光浅浅,却恋着新制的团扇轻扇。 眼底天涯魂欲断,欢乐计议悠悠,只像石榴芽一样短暂; 消瘦了腰身春色不管,裁剪思量尽是吴地姑娘线。 注释: - 贪近清和花絮软:贪图接近清新和煦的季节,花儿柔软如絮。 - 数过重三,又怕青春远:已经过了重阳节(即重三日),却又害怕青春流逝。重阳节是中国农历九月九日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吴文英的《扫花游·广惠寺葬亡姊,与董甥话旧》。以下是对全词的逐句释义: 1. 远空冻色,带梵响声声,荡愁不住。 - 远空:指的是空旷的天空。 - 冻色:天空的颜色。 - 带梵响声声:伴随着佛教的梵音和钟声。 - 荡愁不住:无法摆脱心中的忧愁。 译文:遥远的天空被寒冷的色调覆盖,伴随着佛音和钟声的回响,我的心情无法平静。 2. 断钟剩鼓。惹香花淡碧,纸钱飞素。 - 断钟剩鼓
注释: 1. 忆秦娥·春正十一日夜甫就寝,西邻弄笛,有低回宛转之致。倚枕不寐,复闻度曲声,心绪悠然,卧吟成调:词的上片写词人因听到邻家吹笛而引起的回忆和感慨。“忆秦娥”是古代的一种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后为词中专用。这首词是作者在正月十一夜就寝之后听到邻家吹笛而引起的联想,于是倚枕而作。“西邻”即邻家女子的名字。“弄笛”,指邻家女子吹笛。“多情似昔,旧怀都别”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高阳台·长安榴花早开,先于芍药。暮春刚半,赤英在林,其气候使然耶,亦土宜之偏合也。桃叶情根,柽丝恨结,一枝抽影春红。照眼芳华,谁知也费东风。牡丹开天后香满,漫商量、婪尾杯浓。未愁伊山冷燕脂,芳事悤悤。 译文: 在长安的石榴花比芍药还要早开,春天还没到一半,石榴树上就挂满了红色的花瓣。这种自然规律可能是由当地的气候造成的吧,也是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桃花的颜色像极了情人的情根
【注释】清梵里:指佛寺。琳宇:指佛寺的楼阁。唐宫:指长乐公主居住的地方。三二里:指距离。玉兰花发春知未:是说春天到了,玉兰花开了,但是还不知道春天什么时候到来。莫怪:请不要奇怪。琼瑶:比喻美玉,这里借喻春天的花朵。青青:形容花朵颜色鲜艳。伤春例:比喻人们看到春天来了,但还担心春天不会到来。开天:指京城长安,是古代皇帝居住之地。销魂地:使人销魂的地方,指长安。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
霏银屑玉迎清晓,重檐瓦鸳平隐。 树点繁英,云拖淡墨,一角辋川图本。 楼台换尽。 算秀入山眉,黛痕余晕。 素袅春前,误他风信暗无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雪景画面,以“霏银屑玉”形容雪的细腻和纯洁,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诗中还通过描绘屋檐上的积雪、树梢上的花瓣、远处的景色等细节,展示了诗人对雪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更迭、时间流转的感慨。 梅花芳意细忖,绮怀生别感,惆怅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