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俞
【注释】 十八贤台:指汉时高士张良所修之八仙台。 衣冠:指道士。化尘:指化为泥土。 颜色尚如新:指道士的道袍和头巾,虽然年久,但颜色仍然鲜明,与新制无异。 林泉:泛指山林泉水。合是修行社:意谓山林泉水就是修行的场所。修行社,指修炼成仙的道场,或称神仙居所。 岩穴:岩石洞穴。谁非避世人:意谓谁能避免世人的干扰?岩穴,指人迹罕至之处。 好鸟岂知当日事:意谓鸟儿不知道当年的事。好鸟,喻为出世隐逸之士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聒聒飞泉清绕石,悠悠天幕翠铺空。 - 解释:泉水潺潺,声如聒聒,水声环绕着石头,仿佛在为它奏乐;天空广阔,像一块绿色的帷幕覆盖着大地。 第二句:是非分付千钟里,日月消磨一醉中。 - 解释:将世间的是非情仇托付于酒中,让时间在饮酒时流逝。酒能让人忘却烦恼,沉醉于其中。 第三句:柳絮狂飘荒径畔,菊花仍在旧篱东。 - 解释:柳絮在空中飞舞,落在荒芜的小路上
已怜门巷林中出,况复轩窗水畔开。 冷淡山光明枕簟,动摇波影上樽罍。 坐看天际孤舟失,惯见桑阴五马来。 长恨夕阳吟不足,栏干留共月徘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庵的美景,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画的景致之中。首联“已怜门巷林中出,况复轩窗水畔开。”表达了诗人对门前林中景色的喜爱,又进一步将此情感延伸到窗边水畔的景色中,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欣赏和赞美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凤去台存碧草浓:凤凰已去,但高台依旧矗立,周围长满了茂盛的碧绿草。 2. 游人来此问遗踪:游人来到此处,询问关于凤凰遗留下来的遗迹。 3. 故巢风月已千载:曾经是凤凰栖息的地方,如今只能看到风和月,已经过了一千年。 4. 好景阑干空数重:美好的景色在栏杆之上显得有些寂寞且遥远。 5. 府坐循良黄太守:有一位名叫黄的太守在府中治理百姓,循良为褒扬其政绩。 6.
【注释】 太平观:道教的一座宫观。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是唐代著名道教宫观之一。 绕绕:环绕的样子。 玉案:指帝王所坐的几案,这里泛指帝王。 重重:形容山峦重叠。 天门:神话传说中的天门。 绛节霓旌:指神仙之车。 鹤使:指仙鹤使者,这里借指神仙。 凤书:指皇帝的诏书。 金萼楼前:指唐朝诗人李白曾为道士居住过的金萼楼,位于安徽当涂县东南。 拜不祈:即不祈祷,表示对神仙的敬仰。 【译文】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翻译全诗,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题中,“辟蛇行者应开寺”意为:那些赶走毒蛇的行人应当开凿寺庙。“拭眼高僧尚有坟”意为:那些曾擦去眼中泪水的高僧的坟头。 【答案】 ①“辟蛇行者”指赶走毒蛇的人
西林寺 东林移宿过西林,风霭萧萧结暝阴。 随处水声喧屐齿,傍人山色上衣襟。 道于尘土知无用,乐在云泉亦损心。 拟付离骚与猿鸟,樵苏应怪久登临。 注释: 1. 东林移宿过西林:从东林寺移宿到西林寺。 2. 风霭萧萧结暝阴:傍晚时分,风吹着雾气,天空显得阴沉。 3. 随处水声喧屐齿:到处听到水声,如同嘈杂的脚步声。 4. 傍人山色上衣襟:站在近处的山色映照在衣襟上。 5. 道于尘土知无用
【注释】 牢落:失意,不得志。青衫:古代的官服。秦淮形胜:指南京(当时叫江宁)的地理形势。晋室风流:晋朝时,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晋室风流入草莱:指东晋灭亡后,北方士族南渡,但未能在江南立足,仍称其为“草莱”之地。下僚:地位低微的人。应不久沉才:意思是你应当很快地得到提升。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李户曹还江宁之作。诗中写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并劝慰李户曹不要因离别而沮丧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应诏入京供奉翰林时所作。诗中以锦鸡自况,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遭遇。下面是逐句解读: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珍禽流品可褒题,天与文章五色齐。 - 珍贵而美丽的鸟儿,其品性值得称赞(流品)。天赋予了它五彩斑斓的羽毛。 - 这里比喻自己具有非凡的才华和品质,如同这只锦鸡一样绚丽多彩。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能的认可和自信。 2. 羽翮已堪攀凤翼,稻粱争合在鸡栖
【解析】 1.“罨画春流藻荇长”:罨画,指用青布或绿布做成的屏障。春流,春天的水。藻荇,即水藻和荇菜。 2.“吴门菰米鳜鲈乡”:吴门,古地名,今江苏苏州地区,以产菰(茭白)闻名。鳜鱼,也称桂花鱼,是太湖特产的一种名贵淡水鱼。 3.“谋田问舍拙者事”:谋田,谋求田地。问舍,指打听房子。拙者,笨拙的人。 4.“故人诗酒如驱使”:故人,老朋友。 5.“别有甘泉绿野堂”:甘泉,甘泉县,今属陕西省。绿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