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协
【注释】: 我公:我公指你(赵德庄),即赵某。廊庙:指朝廷。当为济时霖:应是能够成为救时之雨的贤臣。生材必有用,应物初无心:人才必定有用处,但应物无心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异时百僚上,金貂耀华簪;等到那时百官之上,都佩着闪闪发光的貂尾玉饰的官帽。富贵恐不免,易退其自今:如果富贵不可避免,那就应当及早抽身退出。自今:从今以后。 【赏析】: 《送赵德庄右司赴江东漕八首》,这是一首送别之作
水调歌头·其一 送史侍郎今日复何日,欢动楚江滨。紫泥来自天上,优诏起元臣。想见傅岩梦断,记得金瓯名在,却念佩兰人。永昼通明殿,曾听话经纶。 促归装,趋北阙,觐严宸。玉阶陈迹如故,天笑一番新。好借食间前箸,尽吐胸中奇计,指顾静烟尘。九万云霄路,飞走趁新春。 注释译文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史部侍郎之作。全词上片写送别之情景。下片写送别后之打算,即要为国出力,报效国家。 开头两句“今日复何日
【解析】 本词写宴饮之乐。首句写宴的地点,是苕溪古岸上的新建朱门。“对启园林”三句写园林景色:沿着曲折的柳径漫步,来到亭子前;亭子高耸独立在清溪曲边,视野开阔,可以望见远处的芜城。“公子豪饮方酣”两句是说宴会的气氛:酒兴正浓,宾主尽兴地饮酒作乐。“密户储香”两句是写宴会的布置:门窗紧闭,香气弥漫;庭院广阔,月亮明亮,供大家尽情享受。“纷纷沾醉”两句是写宴会的结束:“纷纷”指宾主尽兴后醉醺醺的样子
这首诗的原文是: 踏莎行·春归怨别 柳眼传情,花心蹙恨。春风处处关方寸。朱帘卷尽画屏闲,云鬟半亸罗衣褪。 燕语莺啼,日长人困。鱼沉雁断无音信。琵琶声乱篆烟斜,寸肠欲断无人问。 逐句释义如下: - 柳眼传情:柳树的枝条仿佛在传递情感。 - 花心蹙恨:花朵的心仿佛充满了怨恨。 - 春风处处关方寸:春风似乎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人的内心深处。 - 朱帘卷尽画屏闲:红色帷幔被卷起,画屏显得空荡荡。 -
水龙吟·别故人 楚乡菰黍初尝,马蹄偶踏扬州路。莼丝向老,江鲈堪脍,催人归去。秋气萧骚,月华如洗,一天风露。望重重烟水,吴淞万顷,曾约旧时鸥鹭。惆怅别离无奈,整孤帆、依然回顾。玉龙节底,故人情重,欲行犹驻。敛散功多,澄清志遂,好回高步。看归鞍稳上,文鸳班里,五云深处。 译文: 在楚乡的菰米和糯米初尝的味道,我骑着马偶然踏上了扬州的路。莼菜丝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老熟
【注释】 柳:柳树。弄:摇曳。轻黄:淡黄色。泣露:像在哭泣,指沾露的花朵。万叠:重重叠叠。春山:山色青翠如春。尘寰:人世。长空:天空。纤云:微细的云。历历:清晰可见。远村:远处的村庄。绿涨:指溪水上涨。迷津渡:迷失在渡口。画图:比喻风景。晴川:晴好的河流,这里指西施浣纱的溪流。拟:打算,准备。 【译文】 柳条轻拂着淡黄色的花儿好像在哭,重重叠叠的群山仿佛记不清尘世间的路。太阳照射着霜白的树林
这首诗的内容和翻译如下: 桃源忆故人 · 和翁士秀 野亭问柳今朝试,更访小园开未。月下山横空际,两两修眉对。 骚人对此增高致,意入笔端清邃。投分周郎心醉,真解消人意。 注释解释: - "野亭问柳":在野地的亭子旁问柳树是否已经发芽,暗示春天的到来。 - "更访小园开未":继续寻找小园林是否已经开放,表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期待。 - "月下山横空际":月亮挂在山间,像悬挂在空中一样
【注】《牡丹谱》曰:"东君,春神也。花王,牡丹也。"又云:"红玉"、"青罗"皆牡丹别号。 放花开,催花谢,谁解东君意 :放开花朵让它开放,催促它凋谢,谁能理解东君的用意?指东君即春天,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百花盛开之时,这里指春神。 要遣花王,独占花蹊邃 :让花儿之王,独自在花径深处绽放。 要遣花王,独占花蹊邃,花王,指牡丹花,蹊,小道。 且看玉镜台前,霞觞新举,红玉软、晓妆慵试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如梦令”、“金缕曲”。双调,四十八字,平韵,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其二:词牌名“点绛唇”的第二首。 置酒:摆设酒席。 芍药:指牡丹花。 【译文】 香罗乱叠,纤纤玉手轻抚燕支花,美丽的女子涂脂抹粉,无数靓妆在十里扬州路上竞相开放。 她们怨春归去,啼红怨绿,总说春天要走了,你了解吗?画栏幽深处,留住了美好的韶光。 赏析: 此词写一位佳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名为《赋赵有翼仇池石次沈正卿用苏翰林韵》,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押韵平声韵。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 贪夫居奇货,什袭藏结绿。 - 贪心的人追求奇珍异宝,将它们小心地收藏起来,就像珍贵的翡翠玉石(结绿)。 - 宁知十五城,不救卞和足。 - 难道知道拥有十五座城池的价值,却无法拯救被砍伤的卞和的脚吗?比喻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才华与能力。 - 岂如嗜石人,丘壑在胸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