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濂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岁暮七歌客四明作 其二”,是说诗人在岁暮时写下的这首诗,是在浙江四明地区(今宁波市)创作的。“我母我母今龙钟”,是我母亲如今已是老态龙钟了。“一生长在忧危中”,一生生活在忧愁和危险之中。“儿行负米行千里”,“儿行”即儿子出行,“负米”是指儿子外出求学或做官,“行千里”指离家万里。“垂橐终年苦无米”,形容家中贫困,一年到头连饭都吃不饱。“穷冬日暮衣不完”
送贵筑公移任鄂州 虚堂澹无人,独坐抚瑶瑟。 商声激离弦,中心忽如失。 踌躇欲相送,奈此幽忧疾。 褰裳未能从,卧辙焉可得。 遥怜诸父老,祖道正凄戚。 寒波咽潇吹,落日黯行色。 目送南鸿飞,思公此何极。 注释: 1. 虚堂澹无人,独坐抚瑶瑟。 - “虚堂”:空旷的大厅,没有其他人。 - “澹”:淡雅。 - “抚瑶瑟”:弹奏瑶瑟,指弹琴。瑶瑟是一种古代弦乐器,这里指代音乐。 2. 商声激离弦
诗句释义 1 红雨楼台,青芜巷陌: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景色宜人的江南景象。楼台在红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街道两旁长满了青草,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 2. 登楼谁念天涯客:诗人登上楼台,心中思念着远方的朋友或亲人。这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朋友的牵挂。 3. 江山如梦送春归,鹧鸪声里斜阳碧:春天即将结束,诗人将春天比作一场梦,仿佛是短暂的、易逝的。在这梦中
诗句释义 1 忆旧游: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2. 秦淮感旧:特指在秦淮河边的怀旧和感慨。 3. 记清箫唤玉:回忆起与某人一起时的箫声,唤动着心中的美玉。 4. 艳墨题裙:用鲜艳的墨色在裙子上写字或绘画的情景。 5. 多少欢场:许多欢乐的场景。 6. 一水秦淮曲:秦淮河的一条支流,这里泛指秦淮河畔。 7. 问甚时流尽:询问这条河流何时流尽。 8. 剩粉愁香
玉漏迟,夜来人意倦。 熏篝素被,自怜幽婉。 帘角风来,枕底愁丝先颤。 一片银屏月好,被满地、碎蛩啼暗。 莲漏短,玉釭照泪,一痕红泫。 已教病过残秋,便瘦尽腰围,也无人管。 莫展湘奁,暗里朱颜渐换。 殃及西风且住,恐撩起、玉钗幽怨。 注释: 1. 玉漏迟 - 一种古代计时工具,通常由铜制成,形状类似漏斗,内部有一根刻有度数的指针,用于测量时间。 2. 夜来人意倦 - 指夜晚时分,人们感到疲惫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感。 首句“西风吹得天都瘦”,形象地刻画出秋风的凛冽与凄凉,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寒冷与萧条。 第二句“凄凄更闻凉雨”,进一步渲染了秋雨的冷清,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第三句“吴树霜空,楚江月黯,不辩秋来何处”,以吴树、楚江、霜空、月黯等元素,描绘出秋天的萧瑟景象,使人感受到秋天的孤寂与落寞。 第四句“萧萧欲住
岁暮七歌客四明作 其四 有姊有姊在汉皋,小时候教我何辛苦。 朔风吹起鼻涕流半尺,虮虫满头面枯瘠。 塾中夜归就姐姐睡,剪灯教我吟诗篇。 苦心作诗真无用,杜陵至今不得食
【注释】 翠楼吟:即《感旧》,是一首写怀古诗的七言绝句。玉京道人:道教传说中的上清宫之主,这里代指道士。瘗玉:葬于地下或埋入土中的玉器。袛陀,佛教语,指极乐世界。画兰人不见,更休问湘皋残谱:《世说新语·言语》载,王右军少时,在会稽王许刘夫人出看。时贤云:“人见其临镜洗面,耳后见一败钗,令左右觅之。”王为整钗头去。又《晋书·顾恺之传》载,谢安年少时,尝与诸人夜坐,忽闻壁间作声,昕然有声。群犬吠扰
这首诗是一首词,名为“摸鱼子”,由南宋诗人陆游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一、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恨无端、燕喑花瘦,匆匆催换韶序: - “恨无端”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哀怨。 - “燕喑花瘦”形容了花朵的凋零和春燕的沉默,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匆匆催换韶序”意味着春天迅速过去,新的时节即将到来。 2. 一溪烟雨凉如梦,病了翠汀鸥鹭: -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语言表达和赏析。解答此题,考生要通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并注意重点字词的含义。 “烛影摇红 元夜卧病”:烛光摇曳的红色映照了这元宵之夜卧床养病的情景。烛影摇曳,说明是室内,且是节日(元夜),主人公在养病,所以用“烛影摇红”。 “绣幕垂云,试灯风细春信乱”:绣帘低垂如云雾,试灯时阵阵春风带来春天的信息。 “隔帘蟾月悄窥人,人在深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