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注释】 (1)永遇乐:词牌名,双调。 (2)何事飘零:为何漂泊不定? (3)天涯:此处指远隔万里。 (4)羁旅:客居他乡。 (5)邗江:扬州别称。燕市:指京城长安。 (6)客泪:指作者的眼泪。 (7)银灯初卸:指除夕之夜。 (8)金壶:指酒杯。 (9)更谁听:谁又来听取? (10)扬州歌吹:指扬州的乐曲和歌舞。 (11)拨火:取暖用的工具。 (12)清溪、白屋:指隐士的住所。团圞:指兄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分析诗歌形象、语言等特征。 本词前两句写农事:筑岸溪头,占霞珑上,还探秧信。洗簇分蚕,编栏护鸭,似燕忙无定。这两句写的是春天的田野景色。“筑岸溪头,占霞珑上,还探秧信”的意思是说,在溪边筑堤岸,占据着山峦之上的土地,去探听田里的秧苗消息。这里的“探”字写出了作者对农事的关心
诗句释义 1 抱月无心,随风有态,袅袅低堕。 - 抱月无心:形容云彩轻盈而自在地环绕月亮,没有明显的目的地或形状。 - 随风有态:云彩随着风的吹动呈现出各种形态。 - 袅袅低堕:云彩轻柔地下垂、下降的样子。 2. 箫歇秦台,簟分楚馆,留得影婀娜。 - 箫歇秦台:音乐停止时,箫声在秦台的舞台上消失(箫通常用在古代奏乐场合)。 - 簟分楚馆:竹席被分割开摆放在楚王的宾馆。 - 留得影婀娜
永遇乐·柳絮 望去非花,飘来疑雪,轻狂如许。未作浮萍,已离深树。 此际谁为主。隋堤三月,几回翘首,一片漫天飞舞。 最堪怜、无根无蒂,总被东风弄汝。 踏歌魏女,离情多少,问道春光何处。乍扑空帘,旋黏芳径,好倩莺衔取。 还思往日,鹅黄初染,变态顿分今古。枉垂著、长条踠地,绾伊不住。 注释: 1.望去非花:形容柳絮飘荡的样子。2.飘来疑雪:形容柳絮飘荡的样子。3.轻狂如许:形容柳絮飘荡的样子。4
永遇乐·和澹心 韵海书成,亭皋咏罢,有人于此。公事湖中,胡床月下,兼署莺花使。白头有分,青编无据,中夜壮心频起。赖相看、风尘慰籍,尚有鸿妻霸子。 鄣山乔木,隋堤芳草,何处燕巢鸠垒。半百将过,五十徒读,莫辨臧三耳。谢公功业,杜郎词赋,付与春婆梦里。念衡山、懒残煨芋,急流将已。 【注释】 韵海书成:指作者的诗词著作已经完成。 亭皋咏罢:在亭台之上吟咏完毕。 有人于此:有这样一处地方。 公事:公务
永遇乐 · 登北固山多景楼前,凭高穷目,空怆神处。几度登临,欷歔酒酹,两点金焦去。南朝往事,东都旧迹,还被断云遮住。走江城、麾兵白下,健儿尽道擒虎。 吴钩且倚,摩洪厓肩,浮玉横江一顾。浪拍矶边,浩茫天际,遥指归舟路。米颠如此,鹤林图里,客况愁听堠鼓。重相问、他年小隐,愿能遂否。 注释: - 多景楼前:位于镇江的多景楼上。 - 凭高:站在高处。 - 空怆神处:心中充满悲伤。 - 两点金焦去
【诗句释义】 1. 二水东流,千山西拥,中有英彦:两条大河向东流去(一指长江,一指赣江),群山向东北环绕(一指庐山、南岳衡山,一指南岭五岭)。其中有杰出人才。 2. 汉重言诗,齐推善赋,彩笔彤墀荐:汉代重诗歌辞赋,齐国推举善于写赋的才子,把他们用彩色的笔推荐给皇上。 3. 大堤骢马,五岭朱幡:大堤上骑着骏马的官员,岭南有五岭,那里飘扬着红旗。 4. 移向吴云一片:把大堤上的马匹和旌旗移到吴地。
斜阳映照着边塞的山河,风起草动,战旗招展。昔日的沙场如今已无战事,但铁戟和沙土的气息仍然弥漫在空气中,戈船在磷火中闪动,让人心绪万千,怀念当年南征的路。灵旗和甲马仍在,但已经无人指点,那些曾经熟悉的荒废了的戍所还在不在都无从得知。记得那压城的云霭像墨一样浓重,乱鸦也似乎能听懂人们心中的悲痛。 参军年岁已老,扁舟再次停靠,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湘江无情,巫峡有恨,只希望有归鸿的消息。他拥有擎天之志
永遇乐·因送柏岩行,忆京口昔游,忽生怀古之念。追和稼轩此调,并次其韵 【注释】: 1. 第一江山:指南朝的都城建康(今南京)。 2. 梦中犹记:梦里还记着。 3. 好登临处:风景优美的登山胜地。 4. 如梦兴亡:像做梦一样经历国家的兴衰。 5. 琼楼玉宇:用来形容华丽的楼阁宫殿。 6. 涛翻浪卷:江水翻腾,波浪滚滚。 7. 风流云散:形容人或事物迅速消逝,无影无踪。 8. 欲住何曾能住
【注释】 ①永遇乐:词牌名。②幽州:今北京市。③候雁哀鸣,惊麇昼窜:候雁哀鸣和惊麋昼窜,都是指边塞的凄凉景象。④斡难河: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山附近。⑤玉关:即玉门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⑥千秋:千年。⑦明妃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郊。⑧祁连:即祁连山,在今青海省。⑨射虎:指东汉马援征匈奴的故事,马援曾单骑深入匈奴境内,射杀敌人数人。⑩岁华易晚:年华渐老。 【译文】 夕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