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绶
金缕曲·临发津门,忆定公有癸酉秋出都述怀之作,援笔和之,檃括本集中语,岂惟挦扯义山,得毋唐突西子耶 我也要南行了。 话平生、伤谗怨别,淮公相似。 考献徵文成底用,选色谈空而已。 尽销尽、恩雠心事。 但记梅花偕隐约,有楼台、窈窕春山里。 拿舟去,五湖水。 悠悠百口都休理。 看依然、东涂西抹,吴门燕市。 漫道刘安宾客好,愧对美人名士。 更莫问、平原公子。 说剑吹箫须趁早,怕年华、渐暮风情死。 高唱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译文: 导引曲·八月十八夜梦至一处,长廊曲室,间以疏棂,月光射入,皎洁殊甚。极望烟汀沙渚,清旷无人居,其外平波弥迤,或言此洞庭湖也。恒有仙灵往来,见湖壖大鸟,引咮斫地者再,鸣声戛然。湖中出二女郎,短发齐肩,长眉入鬓,其一人齿尤稚,风裳水佩,绝不类尘世妆,侍者导以行,就室中款语良久。惝恍迷离,多不可晓意者。倦游招隐,其俟我于潇湘云水间乎。醒而赋之
诗句注释及赏析- 采幡轻,花胜巧,金缕绊双股:这几句描述的是节日里人们制作和准备的装饰和礼物。“采幡”通常指彩旗或彩带,而“花胜”则指花制的小巧饰品如花朵形状的小物件,"金缕"可能意味着这些饰品用金色丝线缝制。这里的“绊双股”指的是将多个这样的装饰品绑在一起。 - 迎得春来,好送腊归去:这句反映了节日气氛中对春天的欢迎与对旧年的送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导引曲·重相问》赏析 在吴昌绶的《导引曲·重相问》中,诗句“重相问,重相问,娇语未分明”描绘了一幅深情款款的画面:两位恋人相互倾诉着心中的情意,然而娇柔的话语尚且未能清晰地表达。这不仅是情感的微妙与细腻,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状态的精准描写。 诗中的“依约上清诸女伴”,暗示了场景设定在一个仙境之中,可能是月下或花前,这样的环境为诗歌增添了一抹浪漫与神秘色彩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湘江夜景的诗作。诗人在深夜静谧的夜晚,聆听着天外传来鸾鸟的吟歌。他看到一对珠饰的佩剑,与一个佩戴冰弦的女子相遇,于是一起走出江边的小楼。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幽美。 首句“夜深月黑,静寂无声”,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深夜的环境,为后文的叙述做了铺垫。第二句“云外听鸾吟”,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将诗人置于云端之上,仿佛听到了鸾鸟的吟唱,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鹧鸪天·写定倚軨集,自题卷尾 【注释】 - 自惜东风舞袖长:我自怜惜东风的舞蹈,它使得我的衣袖变得很长。 - 凭他时俗笑郎当:面对世俗的眼光和嘲笑,我并不以为意,因为我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 独怜金粉消磨甚:我唯独怜惜那些曾经繁华却最终消逝的事物。 - 空剩烟云变幻忙:留下的只有变幻莫测的烟云和匆忙的时光。 - 追影事,遣韶光:追逐着影子的事情,让时光匆匆流逝。 - 新声琴筑太苍凉
【注释】 导引曲:一种道教的养生术,以引导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来调节呼吸。 留难住:留连徘徊不忍离去。 归去水云乡:回到如水般清澈、云一样飘渺的故乡。 霓羽:彩虹般的羽毛。 风袂举:袖子在风中飘扬。 罗纨綷縩:丝织品名。 雪肌凉:肌肤像雪一样清凉。 银潢:银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道教养生术的导引曲。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通过细腻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银篆双钩,铜华十湅 - “银篆”可能指的是银色的印章或者花纹,“双钩”通常指双联的印章。这里可能是说用银质的印章刻下了两行文字(双钩),而“铜华”则指的是铜制的花纹。这两句描述的是楼阁上的装饰,可能是在形容楼阁的精致和美观。 2. 秋眸凝注澄鲜 - “秋眸”即秋天的眼睛,常用来形容眼神清澈、明澈。“凝注”意味着专注地注视着某物。整句可能在描绘一个人的眼神
【诗句翻译】 东华的尘埃,我漫无目的地回望。 笔头零落稀疏,秋天的赋咏如此凄凉。 病酒的寒意让人痛苦,梦中呜咽向春天倾诉衷肠。 蝴蝶黄昏,莺儿清晨,愁云惨淡,风雨交加。 柳树成荫不能安眠,化作了天涯的飞絮。 迟暮的时光,恨芳菲世界,到处都是乱红无数。 分香瘦减,问谁派遣了欢盟轻误? 凝望着绣幕深深处,依然玉京眉妩。 等待诉说相思之情,弹入钿筝哀柱。 【注释解释】 - 漫回首、东华尘土
【注释】: 1. 浪淘沙·宋周晋仙有明日新年词。元张伯雨追和之,国朝人多用其韵。 2. 病榻无憀,勉为嗣音,时辛丑除夕也 3. 病久费医钱。 4. 支枕枯眠。 5. 转喉噤口学寒蝉。 6. 骨出飞龙衾泼水,不解衣船。 7. 愁梦絮镫边。 8. 药裹为缘。 9. 余生乞与总欣然。 10. 阿鹊也同添一岁,明日新年。 【翻译】: 1. 宋周晋仙有明天新年的词,元张伯雨追和,国朝人多用其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