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文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暂将一苇向南溟,来往随波总未宁。 忽见游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 梦中尚有娇儿女,灯下惟馀瘦影形。 苦趣不堪重记忆,临晨独眺远山青。 注释解释: 1. 暂将一苇向南溟:暂将(暂时)一苇(竹筏)向南溟(南方大海)。南溟,即南边的天空或海洋。 2. 来往随波总未宁:往来(往返)随着波浪(波动)总是不安定。 3. 忽见游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
普陀幻住庵 磬声飘出半林闻,中有茅庵隐白云。 几树秋声虚槛度,数竿清影碧窗分。 闲僧煮茗能留客,野鸟吟松独远群。 此日已将尘世隔,逃禅漫学诵经文。 注释: 1. 磬声飘出半林闻:指寺庙里传来的清脆悠扬的磬声在树林中回荡。 2. 中有茅庵隐白云:其中有一座茅草屋隐藏在白云之中,形容景色幽静。 3. 几树秋声虚槛度:几棵树木的落叶随风飘落在空荡荡的栏杆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4. 数竿清影碧窗分
重九日登啸卧亭 重阳节至客心悲,托兴登临酒一卮。 健挽石梁看没羽,醉摩字影读残碑。 当年运数终穷九,廿载忧危共此时。 为问生涯在何处,黄花知以晚为期。 注释: 1. 重九日: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的节日,古人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因这一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故有“重阳”之名。 2. 客心悲:客人的心情悲伤。 3. 托兴:寄托情怀。 4. 健挽石梁:用力拉动巨石,使其倒下。 5. 没羽:指落羽
夕餐不给戏成 难道夷齐饿一家,萧然群坐看晴霞。 炼成五色奚堪煮,醉羡中山不易赊。 秋到加餐凭素字,更深吸露饱空华。 明朝待汲溪头水,扫叶烹来且吃茶。 注释: 夕餐不给戏成:晚上没有饭吃,却要玩个游戏(比喻)来打发时间。不给,没有;戏成,即“戏言”,游戏之言。 难道夷齐饿一家,萧然群坐看晴霞。 夷齐:指伯夷和叔齐两位商朝末年孤竹国的君主。他们以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为人所崇敬。夷齐是古代的隐士典型
注释: 仲春日友人招饮不赴:仲春,即春季。友人招饮,即邀请饮酒。不赴,不去。 并无一事慰相知,占住桃源亦颇宜:没有一件事可以安慰彼此的相知,占据着桃源也相当适宜。无一事,即没有一件事可以安慰彼此的相知。桃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境界。占住桃源,指占据这个理想的境界。 诗债屡稽明月夜,酒缘偏误好花时:多次拖欠了诗歌之债,在明月的夜晚;酒的缘分偏误,在美好的时节。稽,拖欠,拖延。
注释: 自疑:对自己是否被人所知而感到怀疑。 我自知人人未知,为人谋得己偏疑:我自知别人都不了解我,因此我在为他人谋划时总会产生疑虑。 拈诗且脱寒酸气,作梦偏多欣喜时:吟诵诗歌时可以摆脱那种冷清孤寂的感觉,而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却常常感到非常高兴。 卧学袁安愁饿死,乞同伍员欲投谁:躺在床上学习古代人袁安(袁安,东汉末年名将,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担忧自己饿死在世上;又向伍员(伍员
【注释】 郊游:郊外游玩。分得青字:得到“青”字。 和风催我出郊去,好鸟还宜载酒听。 译文:和煦的春风催促我到郊外游玩,优美的鸟声适宜载着美酒倾听。 草色遥联春树绿,湖光倒映远峰青。 译文:草色遥连着春天的树木变得翠绿,湖面上波光倒映在远处山色的青影中。 歌喉润处花初落,诗韵拈来醉欲醒。 译文:歌声美妙时花瓣刚刚落地,诗篇优美时我仿佛要醉了却又清醒。 逸兴强寻豁目处,颓然独立望沧溟。 译文
诗句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岁岁思归思不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每年不断思考归乡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无穷无尽的。“岁岁”指的是每年的每一天,“思”指思念,“归”指回家。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无论何时何地,这种思念都不曾减退。 2. 泣歧无路更谁同:这里使用了“泣歧”和“无路”,暗示了作者在归途中遇到的困难和迷茫。"泣"形容泪水直流,"歧"通常指道路分叉的地方,"无路"则表示没有出路
潮水如从天外来,澄光一片隐楼台。 译文:潮水好像凭空从天上涌来,清澈的光芒笼罩着隐没在楼台之中。 注释:潮水:大海中的水流,此处指江水。天外:天空之外,形容潮水汹涌澎湃。澄光:清澈的光亮。楼台:古代建筑的高台,此处指江边的高楼。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江景图,潮水汹涌澎湃,江面波光粼粼,映照着楼台的影子。诗人通过对江水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东山兴懒藏游屐,栗里花稀覆酒杯。
注释: 飒飒风声到竹窗,客途秋思更难降。 飒飒:形容风声或马鸣。客途秋思更难降:在旅途中秋天的思念更加难以抑制。 霜飞北岸天分界,月照家园晚渡江。 霜飞:指霜花飘落。天分界:天空与大地的界限。月照家园晚渡江:月光照耀着家园,夜晚我渡过大江。 荒岛无薇增饿色,闲庭有菊映新缸。 荒岛:荒凉的岛屿。无薇增饿色:没有蔬菜来增加饥饿的颜色。闲庭有菊花映新缸:庭院里摆放着菊花,映衬着新缸。 夜深寻友沿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