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殷书
诗句解析: 1. “不知今夕为何夕” - 表达了对当前时刻的不确定性和困惑。 - 关键词:“何夕”表示“什么时候”。 - 赏析: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当前环境的困惑和不确定感。 2. “挨过黄昏还泪滴” - 描述了一个悲伤的场景,在日暮时分依然流泪。 - 关键词:“黄昏”、“泪滴”,描绘了时间的紧迫性和个人情感的深刻。 - 赏析
诗句解析: 1. 谁傍阑干立? - "谁"指的是词作者自己,站在栏杆旁。"阑干"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用于保护的栏杆。"立"表示站立。 2. 正秦青、曼声未已,却谐黍律。 - "秦青"和"曼声"可能是指某种乐器的声音,"未已"意味着没有停止。"黍律"可能是指古代的音乐律吕。 3. 啭罢娇莺长夜饮,酒政真堪矜式。 - "啭罢"可能是指莺鸟歌唱完毕。"娇莺"是美丽的黄莺。"长夜饮"可能是指深夜饮酒
【注释】 华堂:指妓院,这里指元代戏曲舞台。留髡:即剃去头发,指落发为僧。史达祖《秋日》诗:“浮生半日闲,留髡一簪青。”泼天:形容极大的气势。须识:要了解。俄顷:片刻。萍踪不定:像飘浮的浮萍那样四处漂泊。劳亭:《水浒传》中的地名,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反诗的地方。莺莺:崔莺莺。曾否:是否。绣衾:绣着精美图案的被子。无端:没有原因。牵衣执手:拉着衣角的手紧紧相握。如醉难醒:好像已经醉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关键词分析作答。 “想遍当初意”意思是:回想当初的心意。“是三生事”意思是:这是三世的事。“一榻浓香”意思是:一榻上弥漫着浓郁的香气。“半窗明月”意思是:半窗中映照着明亮的月光。“怎生忘记”意思是:怎能忘记。“到而今、旧梦转荒唐”意思是:到现在,我梦中的景象变得荒诞不经了。“问神山何地”意思是:我向神山询问它在哪里
冒殷书的《送我入门来》是一首富有情感色彩和深刻寓意的古诗。下面将按照诗句逐一解释,并给出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几上灯儿,窗前影子:这里的“灯儿”和“影子”象征着陪伴与孤独相伴的存在,表达了对夜晚独处时光的感受。 2. 清宵如对知音:描述了宁静的夜晚与内心的交流,如同找到了理解自己的知音。 3. 几首新辞,即是伯牙琴:通过比喻,表达了诗歌创作的过程与成就,即创作了新的诗词
这首诗是宋朝词人吴文英的《莺啼序·残春》。 译文: 花如待客,月似怀人,恐怕负芳时。 半幅云林亭畔,蓦地来、密约谁知? 严更动也,远钟鸣矣,心事惹狐疑。 却恼座中饶舌,申申詈去还低。 休怜今世,要识前身,曾在鹊桥西。 欠了人闲情债,渐渐偿、也费撑持。 浪萍风梗,乍离长别,青鸟倦飞飞。 好趁良宵聚首,莫教轻放杯儿。 注释: 1. 兜上鞋儿:形容动作轻盈敏捷。 2. 半幅云林之屋纪事
孤鸾 前朝书至。 前朝的书信已到达。 惜故国春光,三分去二。 可惜故乡春天的美丽景色,只留下三分,剩下的都失去了。 雨雨风风,暗落天涯清泪。 春雨和风中,我暗自伤心地落下了眼泪。 春深不教寒尽,把旧时、绵衣还寄。 春天深了,不让寒冷过去,我依然保留着那件旧时的棉衣服。 所恨归期不定,强逢场作戏。 遗憾的是归期不确定,只能勉强应付这场聚会。 叹别来、光景疾于驶。 感叹自从分别以来,时间过得如此之快
【诗句】 如此江山 其二 真逸堂观演西厢记长亭分别,用史达祖韵二首 双文若是无寻处,从今切莫乘兴。 石黛迎觞,秋波射座,稍待须臾之顷。 商音甫定。 觉烟树伤心,乱山枫暝。 饯了行人,雁儿叫得寸肠冷。 多才偏惹懊恼,怪青天梦梦,终古难醒。 潘岳牵情,阴铿饮泣,辜负名场称俊。 还多耿耿。 叹诗到无题,有谁能咏。 几个良宵,独挨清漏永。 【译文】 如此江山其二 真逸堂观演西厢记长亭分别,用史达祖韵二首
三月二十日饯春 【注释】:- 咄嗟(duō zhā): 急促地。形容动作迅速。 - 舍我原惯: 指自己习惯的生活,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 难留: 难以停留,指离别。 - 乱红: 凋谢的花朵。这里泛指春天的花。 - 上巳: 古代农历三月初三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巳节”,在三月上旬,古人有祓禊、踏青等习俗。 - 空随云散: 比喻事物无法长久或消逝得很快。 - 临歧(lí qí): 走到岔路
己卯年上巳节,经过顾大念哉的宅邸。 近来才发觉辜负了时光,马齿悄悄增加了。 百舌尽情啼叫于上巳节,东风着力吹落桃花。 管弦不结文人社,诗酒寻找隐士家。 一整天欢歌笑语,晚上还继续寻欢作乐。 何必要敲打严城的鼓,何必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诗人在上巳节这一天,经过顾大念哉的宅邸,感叹自己辜负了时光,马齿悄悄增加了。他尽情地啼叫百舌鸟,欣赏着春天的美好。他与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