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以下是对这首诗《昭君怨》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一曲琵琶马上尘,玉关西出为和亲”描述了一幅画面:一位女子在马上弹奏琵琶,她的音乐如同尘土飞扬一般,这象征着她的歌声将飘散四方。接着,“玉关西出为和亲”表达了一种牺牲和奉献的精神,这位女子被派遣到遥远的玉关上去和亲,意味着她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放弃个人的幸福。 “明妃莫抱千秋恨,尚有长门老死人”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命运的同情和惋惜
【注释】 独立茫无涯畔:指站在无边的荒远之地。此意翛然自远:此意,指自己的心意或感情。翛(xiāo)然,飘荡的样子,形容心志高远而超尘出俗。自远,超然独立于世俗之外,远离尘世。 海水与天风:指浩渺无际的大海和阵阵海风。窅冥中:指深广幽暗之中。 便逐幽人长往:便,就。幽人,指隐逸的人。长往,永远地向前行进。 便逐幽人长往:便,就。幽人,指隐逸的人。长往,永远地向前行进。 何似琵琶马上:何似
【注释】: 泛指朱弦清越。断续顿成凝咽(“凝”是形容词,意为停顿、凝固;“咽”是名词,这里是指声音):形容歌声或琴声断断续续,突然停顿,使人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环佩出明光(“环佩”代指佩玉,“明光”代指明亮的月光):环佩,即玉环佩饰。明光,即明月。意即月光照映下,佩玉发出清亮悦耳的声响。泪千行:形容眼泪流了千百行。塞上惊沙风起(“惊沙”代指风沙,这里比喻战乱):形容战乱中狂风骤起。何似汨罗江水
【注释】 前年在南京,友人以女子某氏词笺属和。夹置乱帙中,偶检得之,惘然继韵 黯黯:形容颜色暗淡的样子。吴江:即苏州的别称。枫树:指秋天的枫树林。飒飒:风吹树叶的声音。周原:指陕西一带平原地区。禾黍:泛指庄稼,这里指收获后的庄稼。芜:杂草。客心孤:客居他乡的人的心情是孤独的。此恨:指这种愁绪。成:形成。终古:永远。况:何况,而且。纵使:纵然。见时疏:即使相逢也疏远。无:没有。 【赏析】
【注释】 昭君怨: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春莺啭”、“王春莺”。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杏花:指杏花开放。 阑干:即横木栏杆。 耐轻寒:忍受微薄的寒冷。 可奈愁人时候:怎奈这令人愁闷的时候。 晕酒:形容脸色如酒醉。 午梦:中午做的梦。 惊:惊醒。 恨啼莺:怨恨春天里鸣叫不停,使人不安宁的黄莺。 【赏析】 《昭君怨·春闺》是一首写闺中少妇思夫之情的小令。上片写早春景色,下片抒写相思苦楚之情
《昭君怨·疏竹》 疏竹谁教绕舍,敲乱乡心中夜。 偏是客中寒,不还山。 一片痴情未了,断送愁人昏晓。 霜重冷无声,可怜生。 注释: - 吴绮:清代诗人。 - 疏竹:疏落的竹子。 - 绕舍:环绕着房屋生长。 - 敲乱乡心:扰乱了家乡的宁静夜晚。 - 偏是客中寒:偏偏是在旅途中的寒意之中。 - 不还山:不返回山林。 - 一片痴情未了:一种深深的痴情还未结束。 - 断送愁人昏晓
已去青衣江畔,剑外乡云望断。旅舍暗伤神,柳眉颦。 堪叹才多命薄,此日恨凭谁托。题壁欲销魂,半啼痕。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娟红女史画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无奈。全词意境深远,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艺术感染力。 “已去青衣江畔,剑外乡云望断。”这两句描绘了娟红女史的形象。她已经离开了青衣江畔,远赴他乡,只能眺望着遥远的故乡,心中的乡愁之情油然而生
昭君怨 雪重拂庐干,燕山直北寒。 空弹马上曲,真愧镜中鸾。 古戍烟尘满,边隅粉黛残。 自矜娇艳色,时展画图看。 注释: 1. 拂庐干:指雪花飘落在房顶、屋顶上。庐干:房屋的屋梁。 2. 燕山直北寒:指燕山位于北方,天气寒冷。 3. 空弹马上曲:指骑马演奏音乐。 4. 真愧镜中鸾:真令人感到羞愧,因为镜子中的凤凰(鸾)不如自己。 5. 古戍烟尘满:古代的边关有烽火台,烟雾弥漫。 6. 边隅粉黛残
诗句如下: 楼外夕阳牢落。倚损危栏一角。何处见天涯。碧山遮。 译文如下: 楼外的黄昏时分,夕阳斜射在高高的楼上,我依靠在栏杆上,只看到栏杆的一角。远处的天际线仿佛在哪里可见,但只能隐约看到一片青山。 赏析如下: 这首《昭君怨·楼外》是清代诗人王士禄的作品。全诗通过对楼外夕阳、倚栏、天涯、碧山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期待。诗中的“夕阳”、“阑干”、“天涯”等词语
【解析】 1.“昨夜”二句,写腊梅被风雨摧残。“金屋晓来飘瓦”,是说清晨时,金碧辉煌的宫殿中飞瓦落木,残破不堪;“尺土葬鹅衣”,则是指这株腊梅在昨夜狂风暴雨中被连根拔起,埋在了泥土之中。“尺土葬鹅衣”一句化用《楚辞·九辩》中的“芳与泽其杂糅兮,纷以其修兮”,即以美人葬花喻腊梅葬身泥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怜惜之情。“哭江妃”,指梅花在风摧雨打之后,如同美女江妃一样哀伤地哭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