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竹谁教绕舍,敲乱乡心中夜。偏是客中寒,不还山。
一片痴情未了,断送愁人昏晓。霜重冷无声,可怜生。
《昭君怨·疏竹》
疏竹谁教绕舍,敲乱乡心中夜。
偏是客中寒,不还山。
一片痴情未了,断送愁人昏晓。
霜重冷无声,可怜生。
注释:
- 吴绮:清代诗人。
- 疏竹:疏落的竹子。
- 绕舍:环绕着房屋生长。
- 敲乱乡心:扰乱了家乡的宁静夜晚。
- 偏是客中寒:偏偏是在旅途中的寒意之中。
- 不还山:不返回山林。
- 一片痴情未了:一种深深的痴情还未结束。
- 断送愁人昏晓:无情地将我的忧愁带到黎明与黄昏之间。
- 霜重冷无声:寒冷加重,寂静无声。
- 可怜生:令人怜悯的生灵。
赏析:
《昭君怨·疏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秋雨之夜的景象。词人以疏竹为线索,巧妙地勾勒出了一幅深具意境的画面:疏密有致、高下错落的竹影在雨幕中显得格外醒目,它们仿佛在敲打着作者的心弦,搅乱了夜晚的宁静。这种“敲”不仅是一种物理声响,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它唤起了作者对远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最让人感伤的是“偏是客中寒”一句。这里,“客中寒”不仅是天气的寒冷,更是漂泊在外、无法归家的无奈。词人用“不还山”这一决绝之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不愿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因为那里有着他无尽的思念和未能了结的情感。这种情感如同连绵不绝的秋雨,渗透到词人的心底,成为挥之不去的痛苦。
最后一句“一片痴情未了,断送愁人昏晓”,则更加深化了整首词的情感色彩。这里的“痴情”指的是作者对故土和亲人的深情,而“未了”则表明这份情愫并未得到解决,反而愈发浓重。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悲剧色彩,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昭君怨·疏竹》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词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细描摹,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