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堤边东复东,啼莺声不住、百花中。断桥无路倩云通,人过处,又被碧云封。鸥鹭莫回踪。
胡床清兴剧、与君同。接䍠颠倒玉瓶空。人醉也,卧占翠芙蓉。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和默写。解答时,要通晓全诗的意思,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意,体会诗歌情感,分析诗歌手法,最后对作品进行赏析评价。此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给出注释、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小重山”是词牌名,《小重山》是词调名。这是一首小令词体词。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莺啼花谢、云锁断桥的春景图;下片写游人过桥,鸥鹭不归,胡床清兴剧,玉瓶空置等。
【答案】
(1)苏小堤边东复东:即苏小小墓前的堤,也指苏小小。
(2)百花中: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生机景象。
(3)碧云封:指云雾弥漫,遮住了行人的视线。
(4)接䍠颠倒玉瓶空:指胡床被倒置,玉瓶被摇落。
【赏析】
上阕描写的是一幅莺啼花谢、云锁断桥的春景图:
首句“小重山”,点明了词牌。“小重山”一词原出于五代顾敻的《思伊》:“重重叠叠上层楼,楼台一何垒,柳絮池塘犹未动,风于何处觅青愁?”后用作词调。此处作者以“小重山”为词牌名,表明其作品风格属于婉约词风,与豪放派的辛弃疾不同。“游壑庵”三字交代了写作背景。据《舆地纪胜·乾道府县》:“游壑庵,在临安府余杭县西北三十里。”可知,该词是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辛弃疾任司农寺主簿兼司农寺后园使期间所作。游壑庵位于杭州西湖西南岸,是一处环境幽静的地方。
“苏小堤边东复东”四句,描绘了一幅莺啼花谢、云锁断桥的春景图。“苏小堤”,相传南朝宋武帝时,钱塘江潮水暴涨,淹没民宅,只有苏小小的坟墓没有被淹。后来苏小小墓前长出一棵杨柳树,人们便把坟前的堤叫作苏堤,又称苏小堤或苏公堤。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一,它以其景色优美著称。“断桥”是指白堤之东端的桥,也叫段家桥。传说,许仙、白娘子曾在此相遇。后人为了纪念这对恋人的美好爱情就把它改名为断桥。“断桥无路倩云通”一句化用唐李贺《将进酒》中的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意为断桥之上无路可通,只能借助白云来连接两地。“人过处,又被碧云封”,意思是行人经过这里,又被白云所阻,看不见断桥。这四句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西湖断桥一带的春日景色:绿意盎然的杨柳、盛开的花朵、飘渺的白云、被云雾笼罩的断桥。
下阕写游人过桥,鸥鹭不归,胡床清兴剧,玉瓶空置等。
“胡床”,古时的一种坐具,形似交椅而高,两足交叉承坐者。苏轼《赤壁赋》中有“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此处指胡床。“接䍠”,即胡床。“清兴”指兴致勃勃的心情。“剧”,“盛”的意思。《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尽论天下之事。相如以为大大言奇策之士,见人主必有说矣。”颜师古注:“剧,盛也。”“与君同”是说与友人一同享受这种兴致勃勃的心情。《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至‘顿’字,笔误绝点如‘山’。门生知是王右军书名,乃扑之。其迹了了。”可见王羲之书法造诣很深,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美誉,后人称他为“书圣”。王羲之与友人共赏自己书法之作,自是十分高兴的,所以此处说胡床清兴剧、与君同乐。
“接䍠颠倒玉瓶空”一句,写游人过桥后的情景。“接䍠”,即胡床。“玉瓶”,指装有美酒的杯子。这句的意思是游人经过这里,被美景吸引而忘了回家,以致忘记了倒置的胡床,玉瓶也空置了。“人醉也,卧占翠芙蓉”两句,写游人醉卧于岸边,躺在翠绿的芙蓉花上,陶醉其中,不知天已大亮。“人醉也”,是说游人喝醉了。“芙蓉”,荷花的美称。《诗经·郑风·野有蔓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里的“三日”即指三天。“翠芙蓉”,是说荷叶的颜色像荷花一样碧绿可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游人喝醉了酒,躺在岸边的芙蓉花上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