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黯吴江枫树。飒飒周原禾黍。千里共寒芜。客心孤。
此恨怕成终古。况听催人津鼓。纵使见时疏。忆人无。

【注释】

前年在南京,友人以女子某氏词笺属和。夹置乱帙中,偶检得之,惘然继韵

黯黯:形容颜色暗淡的样子。吴江:即苏州的别称。枫树:指秋天的枫树林。飒飒:风吹树叶的声音。周原:指陕西一带平原地区。禾黍:泛指庄稼,这里指收获后的庄稼。芜:杂草。客心孤:客居他乡的人的心情是孤独的。此恨:指这种愁绪。成:形成。终古:永远。况:何况,而且。纵使:纵然。见时疏:即使相逢也疏远。无:没有。

【赏析】

此词作于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当时词人正客居杭州。

“前年在南京,友人以女子某氏词笺属和”,起笔点明时间和地点,交代词人的生活环境,为下片抒发思乡之情作了铺垫;“偶检得之,惘然继韵”两句,写词人偶然间在书函中发现这首词,并因此感到茫然若失,由此引发出下文对故土的思念。

上片第一句“黯然吴江枫树”,用色彩描写来渲染悲凉的气氛,暗示了词人此时心情的抑郁与凄凉,“飒飒周原禾黍”,秋风萧瑟,周原上的禾黍已经收割完毕,一片荒凉景象,烘托出作者的孤寂、凄凉之感,这两句是说,自己身处异地,而故乡的风物又是如此凄清冷落。“千里共寒芜,客心孤”,寒芜之地,自然景色萧条,而客居异乡的词人更是倍感孤独寂寞;“此恨怕成终古,况听催人津鼓”,此恨难以消解,更何况那催人入京赶考的鼓声?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内心的苦闷。“纵使见时疏,忆人无”,纵使重逢之时,彼此关系依旧疏远,然而想到自己依然会思念着远在家乡的亲人,却始终没有见到她的身影,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酸楚与无奈。

下片首句“黯黯”,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昏暗的画面,“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霜落荆门江树空,微茫一片芦花风。”秋日里的荆门江边,树木凋零,一片荒芜景象,但在这萧瑟之中,却有一片芦花飘荡在风中,给人一种苍茫的感觉。这两句是说,词人此时身在异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哀愁。“千里”一句,写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此恨”一句,写词人为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感到遗憾。“况听”一句,写词人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的担忧与恐惧。“纵使”一句,写词人虽然渴望与亲人重逢,但却始终得不到实现。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助。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词人的内心情感。同时,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展现词人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