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注释 - 舟舣鸥波:船只停靠在鸥鸟飞翔的水面。 - 访邻寻里愁都散:探访邻里,心中的忧愁也随之消散。 - 老来犹似柳风流:年纪虽老,但依旧保持着优雅的姿态和风采。 - 先露看花眼:形容对花朵的喜爱到了极致。 - 闲把花枝试拣:闲暇时挑选花枝。 - 笑盈盈:笑容满面的样子。 - 和香待剪:等待用剪刀修剪花枝,使之更加美观。 - 也应回首:也该回头。 - 紫曲门荒,
烛影摇红 · 其三 · 寿声仲双杏堂深,山明水秀潆洄著。稳铺心事做平生,不买颦眉错。是则苍髯白发。笑微微、朱颜自渥。一团春意,半隐风流,他谁能学。 六十年华,又从今起新花甲。葵榴初艳芰荷香,争赴开筵约。家庆真堪恣乐。碧瑶杯、须拚满酌。瑟琴声里,弟劝兄酬,儿歌孙拍。 诗句解读:在双杏堂深处,山清水秀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心境宁静。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经度过了六十个春秋,现在又迎来了新的花甲之年
烛影摇红·其一 寿族叔父衡之八十铨 吾菊山翁,鹤骖来自蓬云界。平铺心地有天知,楚楚生兰茝。膝下青衫舞拜。更参差、斑衣戏队。清闲无事,门外从他,惊尘飞隘。 译文: 寿星照耀下的菊花山翁,如同仙鹤一般来自蓬远的天地之间。他的心地平和宽广,如同天空一般,只有上天知道。他在膝下欢快地舞蹈,就像在庆祝节日一样。他穿着青衫,翩翩起舞,与一群斑衣戏队的人们一起玩耍。他清闲无事,不问世事
注释 潇洒琴帘,月灯归后新谐好:琴声悠扬的窗帘下,妻子归来后,我们夫妻俩又重修旧好。 青云香里共清风,消得金花诰:在青云般的香气中与清风相伴,我终于得到了朝廷封赏的荣典——金花诰。 争奈天颠地倒,好光阴、都惊散了:但无奈天翻地覆世事无常,美好的时光全都被惊扰而消失。 更听人说,七七年时,多多烦恼:听说当年武则天当政的第七年,国家政治非常混乱,百姓遭受了很多苦难。 挨到如今,信知空挂闲怀抱
【注释】 ①烛影摇红: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②春城:指京城。 ③曾共巢春燕:燕子每年春季来筑巢,作者与友人在楼中相依,共度春光。 ④杨花健:指柳絮轻飘,随风飞舞,比喻人的生命短促。 ⑤旧事如天渐远:往事如天边云彩,渐渐远离。 ⑥素丝:即青丝。古代妇女束发用的青色丝线。 ⑦镜尘埋恨:指镜中映出的是满头白发的悲愁形象。 ⑧带粉栖香,曲屏寒浅:指屏风上画着美人的肖像,但已因岁月而颜色暗淡了。
烛影摇红 蜀锦华堂,宝筝频送花前酒。妖娆全在半开时,人试单衣后。花面围春竞秀。如红潮、玉腮微透。欲苏还坠,浅醉扶头,朦胧晴昼。 金屋名姝,眼情空伫闲眉岫。世间还有此娉婷,拼尽珠量斗。真艳可令消受。倩莺催、天香共袖。冷烟庭院,淡月梨花,空教春瘦。 译文及注释: 烛光摇曳,映照出蜀地锦绣般的华丽大厅,宝筝频频送到花前,斟满美酒。美人儿的艳丽娇媚,全在于她半开的时候,人们试穿单衣之后。花面上围满了春天
【注释】 烛影摇红:宋词名,原为大曲的过腔。又名《烛花凤》、《彩云归》。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平韵。 鞓(qiào)红:即石榴花,又名丹榴,以红色著称。 宝钗压髻:古时妇女用金钗、银钗等饰物固定发型,称“压髻”,亦称“束发”。 夹纱半袖:指女子穿的一种轻纱衣服。 盈盈:形容美好的样子,也形容清澈明亮。 题叶无凭:题写在纸片上的文字没有凭证。 曲沟流水:指曲溪的水流。 小山屏:指屏风
诗句释义: 1. 烛影摇红:描述了一个夜晚的宴会场景,烛光摇曳,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2.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描绘了一位女子的脸庞和眉毛,她的妆容淡雅,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3. 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这里的“风流”指的是女子的气质和风采,而“娇波眼”则形容她眼神含情脉脉,充满魅力。 4. 早是萦心可惯:暗示女子已经习惯了这种情感波动。 5. 向尊前、频频顾眄
诗句释义与译文 烛影摇红·其六·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 注释:这首词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描绘了德清县圃(今属浙江省德清县)古红梅的美景。 译文 - 诗词原文:莓苔覆盖彩虹般的桥梁,稽山祠下当时已见。梅花横斜无分照溪光,珍珠网空凝遍。姑射青春对面,驾飞虬、罗浮路远。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黄昏山馆。 - 翻译:莓苔覆盖的彩虹般的桥梁,在稽山祠下已经见过了。梅花横斜,无法分照溪光
诗句解析: 1. 烛影摇红 · 其七 · 越上霖雨应祷 - 这是题目。"烛影摇红"是一种古代诗歌形式,"其七"表示这是第7首诗。“越上”指的是浙江省绍兴市的越王山上,“霖雨”指连续不断的雨,“应祷”意味着为了祈求降雨而进行祷告。 2.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 -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描述在秋天的时候,室内的灯光下,有像花一样的灯花(可能是蜡烛)摇曳生姿,夜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