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 丁巳元夜独游 【注释】: 1. 天半楼台:指天半高处的亭台。 2. 月华:月光。 3. 箫鼓:乐器,箫和鼓。 4. 瘦腰:指人因春愁而身体消瘦如细腰。 5. 也逐歌尘去:也不得不随着歌舞之尘而去。 6. 迤逦(yǐlì):曲折延伸的样子。欢游:游乐。 7. 霞灯:彩灯。谁家院宇:哪家的庭院? 8. 长陵小市:即长安城的小市。 9. 帘影钗光:指女子的衣裙和首饰反射的光。 10.
【注释】 1. 烛影摇红: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2. 楚中:泛指江南楚地,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3. 寄外:寄居在外地。 4. 兰旌:即“旌”。古代贵族、官吏所戴的一种装饰物,形如旗幡。 5. 桂棹:即“棹”。船桨。 6. 水中央:水中洲渚。 7. 烟波:烟雾弥漫的水波。 8. 危楼:高楼。 9. 汀沙月淡:沙滩上的月光很朦胧。 10. 野戍峰高:野营的山冈很高。 11. 寒山凝碧
烛影摇红 【注释】:竿木:指竹杖。随身:随身携带。逢场:参加各种宴会。吾辈:我们这一伙。涯生:有限的人生。遣:打发;消磨。无聊:无所事事。焚砚:把砚台烧了。君苗:砚台的“文”字。小技:小本领。雕虫:比喻技艺低下,也指雕刻文字的木工小手艺。计:打算、计算。衣冠:衣着。何非:岂非、不是。游戏:开玩笑。屠狗:比喻没有出息的人,像杀狗一样出卖朋友。扪虱:用手摸虱子。经纶:治理国家大事。遭逢:遇到。交臂
烛影摇红 · 寿陈柱尊,时柱尊在沪 满地江湖,闲情尚寄吴淞棹。诗清还浥惠山泉,蜡屐梁溪到。风月秋高岸晓。抱花眠、瞢腾藉草。羲皇入梦,酒国无愁,愁怀知少。 注释: 1. 烛影摇红:一种词牌名。 2. 寿陈柱尊:祝陈某长寿。柱尊,对人的尊称。 3. 时:那时,指作者当时的情况。 4. 吴淞棹:即吴淞江上的船只。 5. 诗清还浥惠山泉:诗人的诗歌清新如泉水般滋润。 6. 蜡屐梁溪到
诗句释义: 1. 烛影摇红·花朝: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烛影摇红”是此词的标题,“烛影”指的是蜡烛的光影,“摇红”则是形容其摇曳生姿。 2. 今问花神:询问花神。花神指代春天的神,即春天的化身。 3. 生何偏诞春之半:春天的一半时间被赋予了特殊的生命与意义,这里表达了对春天生命力和独特性的赞美。 4. 风暄日暖燕莺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早晨燕子和黄莺在歌唱,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烛影摇红 · 题徐秋宇孝廉锦华黄叶秋灯思归图 日落燕台,乱鸦啼近黄昏候。不多庭树弄秋声,听得人消瘦。寒到霜前雁后。忍思量、江南病柳。画屏孤倚,一穗心焦,化成红豆。 注释: 1. 日落燕台:太阳落山了,在燕台(地名)上。 2. 乱鸦啼近黄昏候:乌鸦的叫声在接近黄昏的时候响起。 3. 不多庭树弄秋声,听得人消瘦:庭前的树木在秋天里发出的声音不多,但足以使听到的人感到憔悴消瘦。 4. 寒到霜前雁后
烛影摇红 · 偕实庵憩梅卿画兰室,灯下赋菊 曲巷黄昏,暗尘低衬雕轮转。疏帘小院正西风,霜气催新雁。倚壁银缸乍剪。画秋痕,露浓香浅。小窗月上,若聘幽兰,天然仙眷。 注释:黄昏时分,曲巷中弥漫着尘埃,衬托着雕花车轮缓缓转动。院子里,一堵墙挂着帘子,微风吹过,带来凉爽的感觉。我靠在墙壁边的银缸前,轻轻剪去了一缕发丝,仿佛在画一幅秋天的景色。那满地的露水和淡淡的香气,使得这幽静的小院更加迷人
烛影摇红·南昌元夕 【注释】 灯火:指元宵节的灯火,也暗喻作者的身世。翠屏:翠绿的帘幕。红照:红色的灯笼。鱼龙舞:灯会中的一种舞蹈。麝薰:用香薰。低袅绣轮风:香炉中燃着的香料随风飘扬。粉市:花市。成雾:像烟雾一样弥漫四周。草草:匆忙。莺啼燕语:莺歌燕语。散珠尘:形容花市繁华,如同珍珠散落在尘土之中。漏鼓:古代计时用的报时器。画龙残烛:比喻时间过得快,像画中的龙一样,转眼之间已经消逝了。只应归去
【注释】 (1)烛影摇红:即指《烛影摇红慢·送吕泾州》,是辛弃疾的一首词。 绿鬓慵梳,昼长不放香帘锁:绿鬓指的是少女黑而细的发丝。绿,指黑色;发为“鬓”,即耳旁头发。这里形容少女懒得梳理自己的长发。昼长不锁:白天时间很长,所以不将香闺之门关闭。香帘,指挂有香料或花枝的窗帘。这里的“香”是指香草。 (2)罗衫香褪兽烟消:罗衫指的是女子所穿的丝织品的衣服。兽,一种古代的织物,多用兽皮制成。烟
【注释】: ①烛影摇红:唐教坊曲名。又名《兰叶西施》。后用为词牌,双调,五十五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 ②王阮亭(1637年-1717年):清初著名学者。字元龙,号石洲,江苏仪征人。康熙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有《石洲诗话》等著作传世。 ③余氏女子:指袁枚的内弟女,名淑珍,字君玉,号静芬,浙江仁和人,能文善画,工绣。 ④流风回雪:形容洛神图之美丽动人。 ⑤仿佛还重觏:好像曾经再度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