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句,在此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思想情感。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秋自可。林外疏疏风者”:秋天自然是可以的。林外的风是稀疏的。 “夜坠轻声频到瓦”:夜深了,轻轻的雨声落在瓦上。 “池畔花知开谢”:池边的花知道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凋谢。 “庭际月来多寡”:庭院里的月亮有多少。
【注释】: 壬午:指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 疏雨:稀疏的雨。 滴断:滴水不断。残暑:残留的暑气。 幽花:淡雅清香的花。倚:靠近。微香:淡淡的香气。 槛际:门槛上。人闲坐凉:有人悠闲地坐在凉爽处。 凉坐:在阴凉的地方坐着。 风落:风吹。暗灯:昏暗的灯光。宵干:夜晚干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夜晚景色与心情的小诗,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
这首诗是辛稼轩的《水调歌头》。辛稼轩,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时稼轩已52岁,任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 译文: 我身体强壮如可依赖,便笑衰翁之不足道。 日月往来寒暑更迭,终究尽于中天。 早觉须髯成戟状,人生如此非复儿童。 转瞬之间足以惊骇,灰烬烂漫虚空。 三月花期,七步诗思,酒千钟。 美姬绣马,相共挥弹,落轻鸿。
【注释】: 1. 挽陈既滋校书(壬午):是作者写给陈既滋的一首词,表达了对陈既滋的怀念之情。 2. 明月不改色,几度芳樽开:明月依旧明亮如初,几度年华更替,酒盏依然开启。 3. 当年池馆依旧,魂梦可曾回:当年那些曾经的池塘和馆舍依旧存在,但我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只能梦中重温。 4. 亦有筵前垂手,佐以浩歌清唱,汝解总堪哀:在宴会上也有一些人低头喝酒,伴随着高亢的歌喉和清亮的歌声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水龙吟》《小楼连苑》、《酹江月》、《湘月》。每首词有四片,每片三十字或四十字不等。 2.挽陈既滋校书(壬午):即辛弃疾为悼念已故的陈既滋而作的一首词。 3.天上美人去:指陈既滋之夫人去世。 4.不得使予悲:不能让我因此而悲伤。 5.昨来:刚才。 6.兰玉:指陈氏家族。 7.汝幸梁家案下:你有幸住在梁家的庭院之下。 8.次亦张家楼上:你也有张家的楼上可以栖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逐一分析。此题中,“昨夜孤灯,今朝细雨,明日轻风”的意思是:昨日独坐一盏孤灯,今日又飘起绵绵细雨,明天将迎着轻风;“渐春吹草遍,情归陌上,莺知花别,语解林中。”的意思是:渐渐地春天吹遍了草地
【注释】: 1. 江城:指江边城镇。 2. 寒意(壬午):壬午,指农历壬午年。 3. 孤灯惨惨照黄昏。 4. 道三更。未三更。残梦半回,数得漏分明。 5. 梦又不成更又永,闲思著,冷清清、种种情。 6. 蛩声。雁声。几番声。鸡又鸣。鸦又惊。曙也曙也,却只是、月影中庭。 7. 阵阵霜风,不住透寒衾。 8. 未灭馀灯含半烬,人倦也,待萦愁、病未能。 【赏析】: 这首诗写在寒冷的冬夜,作者独坐窗前
【诗句注释】 1. 钗头凤:这是一首词牌,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调。 2. 感旧(壬午):表示作者在壬午年写下的这首词。 3. 风烟误:指时间流逝,人事已变。 4. 芳菲暮:形容春天的景色已经过去。 5. 惊飞落羽愁难度:比喻人的心情像被惊起的鸟儿一样,心情复杂,难以平静。 6. 离颜恶:离别时的痛苦。 7. 牵肠错:比喻思念之情深重。 8. 斜阳池馆,清灯帷幕: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池馆中灯火阑珊。
注释: 卜算子 送春(壬午) 客人就像烟雾和云朵,飘荡如同牛马。 不知道先生是哪里人,世上闲散的人很多。 薇蕨野菜当粮吃,柴竹搭建房屋瓦片。 能忍受山中贫穷生活,我为何不回家乡呢? 赏析: 此词为作者在壬午年(公元1182年)送别友人时所作。上阕写送别情景,下阕写送别原因与归期。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清新隽永,富有情致
【注释】 1. 乍见:刚见到。 2. 谁家女子:谁家的姑娘? 3. 当门立:站在门口。 4. 含颦不语:含着眉头,不言语。 5. 啼痕湿:眼泪湿润了面颊。 啼,同“涕”,流泪。 6. 倚盼欲怀春:盼望春天的到来。 7. 垂帘却避人:拉上帘子来遮挡别人的视线。 8. 却避人:避开别人。 9. 帘疏遮不断:帘子稀疏,遮断不了视线。 10. 转面偷还见:转过头偷偷地又看到了。 11. 莫道偶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