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写泪的形态、性质和变化。上片写泪如明珠,晶莹剔透,“明是点点成珠”,泪珠似珍珠一样晶莹透亮,又“满怀收拾”,说明泪已滴满整瓶。下片写泪的流逝与变化,由盈转干,从有到无。“宿睡未消红粉漫”一句,用李贺诗句“宿醉未消天欲明”。泪珠虽多但还未干涸,还像刚流过一样。“细与丝牵,急于弦引”两句,写泪水的流动速度极快,如同丝线被牵动,琴弦被拉动一样。最后以池水比喻泪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同:和。介人:作者的朋友,名不详。张深之:张先的号。金吾:官名。贺桥别墅: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是宋代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舟中:泛指船上。壬午: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 【译文】 曲巷中的水面像开满了荷花,轻快地划动着小船儿,一阵轻风从船头掠过,掀起了微微的水波。 人家的房屋一半被流水萦绕,一半映衬着河水流淌。 树上的鸟儿靠着危楼,仿佛带着说话的声音。
昨夜三更微月。 昨夜,时间是夜晚三更时分,月亮非常微弱。 偷解连环双结。 偷偷地解开了一对鸳鸯的环扣,把它们结成双结。 斗帐乍回春,无赖邻鸡催别。 突然之间,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而顽皮的邻居家公鸡却催促着我要别离。 愁绝。 忧愁到了极点。 愁绝。 忧愁到了极点。 载去一船风雪。 载着一艘船的风雪回家
【注释】 雨恨(壬午):词人的别号。壬午是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作者任泗州知州。 帘外丝丝风细:指细风在帘缝中穿行的声音。 宿雨林边花曙:夜来新雨过后,天刚放晴,林边花上还沾有露珠。 梦彻小楼寒:梦中醒来时感到小楼寒冷。 啼莺愁绪:啼叫的黄莺引起诗人的愁绪。 著屐看他春去:踏着木屐去看春天如何离去。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心情的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开头三句写雨后晨曦中的景物
诗句释义:刚刚开放的花朵随着雨点坠落,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消失了。 译文:刚刚绽放的花朵被雨水打落,蝴蝶和蜜蜂的叫声都没有了。 注释:乍红英、蝶影蜂声、雨梦、人人愁坐、壬午:均为关键词,分别表示“刚开放的花朵”、“蝴蝶和蜜蜂的叫声”、“雨梦”、“忧愁的人”和“壬午年”。 赏析:这首词通过描绘雨中花朵坠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词中的“雨梦不曾晴”,既表达了春光不再的无奈
青玉案·春恨(壬午)梁间双燕自宿双双飞。 帘外蝶,初飞遍。 寂寞闲房春不惯。 愁肠如结乱萦花柳,肯逐风吹散。 离魂:指因思念而产生的悲伤情感。 须臾:片刻,一会儿。 客易:容易。 风流:指人的外貌和气质。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的样子
这首诗是苏轼在京城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踏遍春深不见花。 注释:春天已经过去,但花儿却没有开。 赏析:诗人用“踏遍春深”表达了他在春天里寻找花朵的心情,但结果却是“不见花”,这种反差更加凸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长安真是异天涯。 注释:长安(今西安)和家乡真的是一个世界。 赏析:诗人以“异天涯”来形容长安与家乡的距离,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他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满庭芳 旅次(壬午)叶堕霜黄,鱼翻波白,晚雨还渡重湖。 北来飞雁,正遇旅人孤。 闻说西风信恶,冰霜骤、马足难苏。 情须怯,行千里路,未半是长途。 前宵村店宿,床支折轴,壁卧残芦。 怪湿烟、烘灶难暖提壶。 梦起幢幢灯影,征鞍促、短发寒梳。 朝光黯,霜桥冻滑,中渡仆频呼。 注释: - 叶堕霜黄:叶子因寒冷的天气而变黄。 - 鱼翻波白:鱼儿在冰冷的水里翻转游动,水面泛着白色泡沫。 - 晚雨还渡重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诗句的内容,把握其情感。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长风载浪,片帆轻许压,离愁千斛”意思是:浩荡的长风载着浪花,一片小帆轻轻地被风吹得左右摇摆,离别之情就像沉重的千斛一样压在心头。 “雨歇微寒风堕尽,天远征鸿过目”意思是:雨停了天气又微微地寒冷起来,大风将大雁吹得飞得无影无踪,远处的鸿雁飞向远方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 诗句解析: 1. 风中柳 秋声(壬午):这是诗的题目,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是关于秋天的声音和景象。 2. 鹊喜鸿哀,叫得好秋无准:描述了喜鹊和鸿雁的叫声,喜鹊的叫声表示喜悦,而鸿雁的叫声则表示哀愁,但这种声音并不固定,可能让人感到不确定或困惑。 3. 井梧干、吟蛩凄紧:描述了井边的梧桐树已经枯萎,蟋蟀在夜晚发出凄切的声音。 4. 半床依壁,卧虚窗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