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喜鸿哀,叫得好秋无准。
井梧干、吟蛩凄紧。
半床依壁,卧虚窗琴静。
暗风来、乍吹弦醒。
野店鸡鸣,解与僧钟交应。
几黄昏、愁来怕听。
潇潇零雨,梦残更俱冷。
奈何人、清歌徐引。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
诗句解析:
- 风中柳 秋声(壬午):这是诗的题目,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是关于秋天的声音和景象。
- 鹊喜鸿哀,叫得好秋无准:描述了喜鹊和鸿雁的叫声,喜鹊的叫声表示喜悦,而鸿雁的叫声则表示哀愁,但这种声音并不固定,可能让人感到不确定或困惑。
- 井梧干、吟蛩凄紧:描述了井边的梧桐树已经枯萎,蟋蟀在夜晚发出凄切的声音。
- 半床依壁,卧虚窗琴静:描绘了一个人半躺在床上,依靠墙壁,房间空无一人,只有一把琴静静地放在窗户边。
- 暗风来、乍吹弦醒:突然吹进来的风,使得原本静止的琴弦被惊醒。
- 野店鸡鸣,解与僧钟交应:在郊外的小店里,鸡开始打鸣,这声音可能和寺庙里响起的钟声相互呼应。
- 几黄昏、愁来怕听:傍晚时分,诗人害怕听到一些让他感到忧愁的声音。
- 潇潇零雨,梦残更俱冷:潇潇的秋雨,伴随着夜深人静,更加冷清,仿佛连梦境都已破碎。
- 奈何人、清歌徐引:无奈的人,只能缓缓地唱着歌。
译文:
在风中摇曳的柳树枝条,秋日的声音似乎没有确切的韵律。喜鹊欢快的叫声和大雁的哀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安定的氛围。井边的梧桐树已经干枯,蟋蟀在夜晚发出了凄凉的声音。一个人躺在床上,靠在墙壁上,房间里只剩下了一把静静躺在窗户边的琴。突然的风吹进来,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环境。在城外的小店里,鸡开始打鸣,这声音可能和寺庙里响起的钟声相互呼应。傍晚时分,诗人害怕听到一些让他感到忧愁的声音。潇潇的秋雨落下,夜已深,一切都显得更加冰冷。无奈的人,只能缓缓地唱着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绘和内心情感的变化,展现了一幅秋日的图景。首句以“风中柳 秋声”作为开篇,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通过对喜鹊和鸿雁叫声的描写,引出了秋天的不稳定性,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和不确定性。接下来,通过描绘井边的梧桐树、蟋蟀的凄切声音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秋天夜晚的恐惧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