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雍来
【注】 1. 寻芳径:寻找美好事物的小径; 2. 水阁:指在水上修建的阁楼或亭子。这里指朝阳庵中的水阁; 3. 一院晴光人小立:整个院子被晴朗的阳光照耀着,诗人独自站立; 4. 红云:红色如云霞般的花朵。 译文: 我沿着寻梅的小径走去,不经意间听到寺庙中传来的钟声,映入眼帘的是水阁掩映在梅花之中。我独自站在院子里,被明亮的阳光所包围,仿佛置身于一片红色的花海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
【注释】 惠山: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南,山上有灵山寺。即事:即景抒情。 宜:适宜。 第一楼:惠山上的名胜古迹,相传是晋时王献之所建。晚景:傍晚景色。 丝:这里指柳条。绾:系住、缠绕。 【赏析】 此诗描绘出一幅春雨之后惠山晚景图。诗人用“宜”“又”两字写出了惠山春雨过后的美丽景色,而最后一句则以“丝丝都绾别离情”,点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幽远含蓄,耐人寻味,富有艺术魅力
【解析】 1.“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2.“精舍”:寺庙,寺院。 3.“松坞”:松树林里的小山包。 4.“寒潭”:冷清的水塘。 5.“古佛”:指水边岩石上刻的佛像。 6.“杂梵语”:佛教用语。 7.“道人化不归”:和尚修行后不再回到人间。 8.“空庭落红雨”:庭院里落下了红色花瓣。 【答案】 过石林庵怀天钧和尚 迂回石径幽,精舍背松坞。 寒潭映古佛,山禽杂梵语。 道人化不归,空庭落红雨。
【注释】 送春:春天已去,又到了送别之时。 衰年春去更如何:年老体衰,春天一过,更添忧愁。 啼倦流莺芳草绿:鸟儿在啼叫到困倦的时候,芳草地上已经长出嫩绿的草丛。这里指春天已经过去,鸟儿啼鸣疲倦了。 魂消客馆雨声多:我像魂魄一样消散在旅馆里,听着雨声更加悲凉。这里的“魂”是灵魂的意思,诗人用此来形容他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诗。首句写诗人年老体衰
【注释】: 远寻山下寺,不识山中路。 ——远寻:远去探寻。山下寺:指嵩山脚下的少林寺。不识:不认识。山中路:山路。 隔云孤磬声,桂花清幽处。 ——隔:隔着。云:云雾。磬声:寺庙中敲击磬石的声音。清幽:寂静而幽雅。 思君却逢君,相对斜阳树。 ——思君:思念你。却逢:偶然遇见。君:对别人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游嵩山时偶遇一位叫浦大德的人,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宁静优美
诗句释义: 由梁溪如五里湖招同豫章若洲天和 漾舟渡梁溪,溪转山向背。 兹晨惬幽寻,结侣溯湖汇。 春柳媚芳洲,沙凫没空霭。 镜浮人影乱,波流日光碎。 偶然辞九龙,适与群峰会。 低昂递遥青,云气忽变态。 矫首思层巅,飞翠湿天外。 译文: 在梁溪如五里湖招同豫章若洲天和 荡舟渡过梁溪,溪水绕过山峦。 今晨我惬意于这幽静的寻访,结伴逆流而上的去湖中汇聚。 春日里的柳树妩媚着芳华的岛屿,沙鸥消失在雾气之中
对镜 廿年憔悴辱风尘,头上空余白发新。四海倦游知己泪,吞声滴向镜中人。 注释: 二十年来,我饱经沧桑,饱受风尘之苦,头上白白的头发又增添了几缕。 我四海为家,四处漂泊,如今已厌倦了这种生活,不禁流下同情我的知己的泪水。 我叹息着,眼泪滴落在铜镜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晚年感怀的诗。全诗通过对镜自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与总结。 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廿年憔悴”和“白发新”这两个意象
【注释】 挂帆独山门:指诗人在独山门上船,准备乘风破浪前行。 奔流怒一束:形容江水湍急。 太古苔痕绿:指江中石头上长满了苔藓,呈现出绿色,好像很久很久以前的样子。 渺漫:形容水波浩渺无边。 回瞩:回头看。 迅风驱鱼龙:疾风把江上的鱼和龙吹得四散逃逸。 长空飞白鹄:白鹄在天空中飞翔。 侧欹:倾斜。 涛声乱激触:指船行水中,波涛声如击打船头。 水天互吐吞:水面和天空互相交融。 断续:断断续续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含义: 1. 登军嶂山望震泽:“登上军嶂山望向震泽”是这首诗的开篇,描述了诗人在登山的过程中,通过窗户远眺,看到了远处的震泽。 2. 崇岩搏象形,盘踞雄军嶂:“崇岩搏象形,盘踞雄军嶂。”这句诗描绘了山峰高大,岩石厚重,仿佛有巨大的象形存在,并且山势雄伟,如同军队一般盘踞。 3. 岌嶪耸天半,奇怪露万状:“岌嶪耸天半,奇怪露万状。”这里形容山峰的高耸入云
【注释】 九峰:指九个高耸的山峰。 嶙嶒(lín céng):石山高而险峻的样子。 锡山:在无锡西南,又称华山西峰,因山顶常有锡矿而得名。 正与龙峰对:正好和龙山相对。 震泽:太湖的别称。 遥岫(xiù qiǒu):远处的山。 苍松:苍翠的松树。 云瞹(yín yǎn):云雾缭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历无锡后作。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五句抒情。首联先点明时间,次联写游踪,三联写所见,末联写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