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帆独山门,奔流怒一束。
石劈峙丹崖,太古苔痕绿。
须臾忽渺漫,前进时回瞩。
迅风驱鱼龙,长空飞白鹄。
船头半侧欹,涛声乱激触。
水天互吐吞,烟霭屡断续。
往景兴已迷,来岫净如浴。
身在银汉中,浩歌弄朝旭。

【注释】

挂帆独山门:指诗人在独山门上船,准备乘风破浪前行。

奔流怒一束:形容江水湍急。

太古苔痕绿:指江中石头上长满了苔藓,呈现出绿色,好像很久很久以前的样子。

渺漫:形容水波浩渺无边。

回瞩:回头看。

迅风驱鱼龙:疾风把江上的鱼和龙吹得四散逃逸。

长空飞白鹄:白鹄在天空中飞翔。

侧欹:倾斜。

涛声乱激触:指船行水中,波涛声如击打船头。

水天互吐吞:水面和天空互相交融。

断续:断断续续,有的地方可以看得到,有的地方却看不见了。

来岫:远山。

净如浴:像被水冲洗过后的山那样明净。

银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银河。

朝旭:早晨的太阳。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山水之作。作者乘舟泛太湖,沿途观赏湖光山色,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全诗以“舟”为中心,描绘了一幅波澜起伏、气势磅礴、变幻莫测的水天一色的太湖图景。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表现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境界。

首句“出独山门”,点明泛舟出发的地点。“挂帆独山门”,交代泛舟的时间和原因。“奔流怒一束”,写大江之水从高山峡谷奔腾而来,势不可挡。“石劈峙丹崖”,写巨石屹立,青峰耸立,景色壮观。“太古苔痕绿”,写岩石上苔藓斑斑,历经沧桑。

第二句“须臾忽渺漫”,“瞬息之间”,突然觉得水天相接,一片辽阔无垠。这一句写出了诗人乘舟时所见的奇观。接着,“前进时回瞩”,又写出了诗人在航行中的动态。这两句诗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了景物的变化。

第三四句写舟行途中所见。“迅风驱鱼龙”,疾风席卷,鱼龙惊散。“长空飞白鹄”,空中飞翔的大雁划过天际。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把鱼龙、白鹄都当作人看待,使它们具有了人的动作和感情,更富有诗意和动感。

“船头半侧欹”,写出船行之快,诗人也为之倾倒。然后,“涛声乱激触”,描写船行途中水波汹涌,冲击船头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突出了江水的浩荡。

第五六句写远处山峰的景象。“水天互吐吞”写水与天相融,相互吞没;“烟霭屡断续”,写远处山峰时隐时现,云雾缭绕。这两句进一步烘托了太湖的浩渺无际。

最后两句写近处山峰的景色:“往景兴已迷”,前面的风景已经消失,诗人产生了迷茫之感;“来岫净如浴”,眼前出现的是青山绿水,清澈明亮,宛如沐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特别是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韵味。整首诗犹如一幅流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浩瀚的太湖之中,领略大自然的壮丽风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