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宜雨复宜晴,第一楼前晚景明。
送断归舟无限柳,丝丝都绾别离情。
【注释】
惠山: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南,山上有灵山寺。即事:即景抒情。
宜:适宜。
第一楼:惠山上的名胜古迹,相传是晋时王献之所建。晚景:傍晚景色。
丝:这里指柳条。绾:系住、缠绕。
【赏析】
此诗描绘出一幅春雨之后惠山晚景图。诗人用“宜”“又”两字写出了惠山春雨过后的美丽景色,而最后一句则以“丝丝都绾别离情”,点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幽远含蓄,耐人寻味,富有艺术魅力。
溪山宜雨复宜晴,第一楼前晚景明。
送断归舟无限柳,丝丝都绾别离情。
【注释】
惠山: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南,山上有灵山寺。即事:即景抒情。
宜:适宜。
第一楼:惠山上的名胜古迹,相传是晋时王献之所建。晚景:傍晚景色。
丝:这里指柳条。绾:系住、缠绕。
【赏析】
此诗描绘出一幅春雨之后惠山晚景图。诗人用“宜”“又”两字写出了惠山春雨过后的美丽景色,而最后一句则以“丝丝都绾别离情”,点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幽远含蓄,耐人寻味,富有艺术魅力。
【解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前两句写诗人在龙岭憩息,听到霁峰吹笛;后两句写诗人看到翠竹如云,感到豪情壮志难抒胸臆。 【答案】 译文: 我来到龙岭上歇息,听到霁峰上传来阵阵悠扬的笛声。 从鳌背上摘取芙蓉花,翻身落入浓绿之中。 我带着豪情携铁笛,吹响石门松涛声。 草长得高长荒废樵夫小径,傍晚天空中云朵收拢,显得更加美丽。 曲调结束万籁俱寂,黄昏的景色笼罩诸峰。 赏析
历下怀鲍若洲 一首表达离忧与思念之情感古诗赏析 1. 诗作原文 离忧难自写,空复理瑶琴。 不有天中月,谁知别后心。 关山怜独往,梦寐苦相寻。 七十二泉水,思君情共深。 2. 注释解析 - 离忧难自写:表达离别带来的忧愁难以自行诉说。 - 空复理瑶琴:尽管尝试弹奏玉琴,但内心空虚。 - 不有天中月:没有月亮的陪伴,无法照亮心情。 - 关山怜独往:在孤独中独自行走于关山之间。 - 梦寐苦相寻
【注释】 访龙缝泉:到访龙缝泉。访,访问、拜访。龙缝泉,即龙潭泉,在今陕西长安县。 茅庵开木末:茅屋在树荫下,开张着窗子。木末,指树木的尖端或梢头。 一雨晚初晴:一场春雨过后,天刚刚放晴。 忽共白云往:突然和白云一起飘去了。 闲寻流水声:悠闲地寻找流水的声音。 幽人此终古:隐士就在这终古长存。幽人,指隐士。终古,指永远。 泉石至今清:泉水与石头到现在依然清澈。泉,指山间清泉。 断碣迷苍藓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进行理解分析作答。“春城乱飞雪,欲霁忽招寻”,春天的京城里大雪纷飞,正想停歇却突然想起要去寻访什么;“孤磬午长寂,片云寒自深”,中午时分寺院里响起了悠扬的磬声,一片云在寒空中飘荡;“梵庭听鸟语,潭水识禅心”,寺院中鸟儿啼鸣,我倾听着这声音,潭水中映出了我的心境;“相对还相忆,悠然古树阴”
【注释】 暝色:天色将晚。诸峰:众多山峰。迷离:模糊。霭:云雾。抱琴:抱着琴。随:跟随。暮鸟:傍晚归来的鸟儿。拄策:拄着拐杖。蹑云踪:踏着云雾的痕迹。一林:满山林木。幽赖:幽雅闲适。苍松:苍翠的松树。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是诗人在游览名山名胜时所写。 首句“暝色起诸峰”,描绘出一幅黄昏时分群峰叠嶂、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暝色”指的是天色将晚之时,而“诸峰”则是指周围的众多山峰
诗句释义: 1. 龙山晚眺怀裛枫:在龙山上眺望,心怀裛枫。裛枫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地名。 2. 鲁酒汶阳别,风流何日攀:在鲁地(今山东曲阜)的汶阳分别时,不知道何时还能再相聚。这里的“鲁酒”可能指的是一种饮品或地方特产。 3. 相思千里月,独眺九龙山:在遥远的千里之外,只能望着天上的明月,独自一人望着九龙山。这里的“九龙山”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是指山脉的名字。 4. 鸟宿烟村暝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夜坐翠深阁,春风吹片月(夜坐翠深阁,春风吹片月。) - “夜坐”:在晚上独自坐着。 - “翠深阁”:指绿意盎然且深远的阁楼。 - “春风”:春天的风。 - “片月”:一弯新月。 - “相对影俱闲”:彼此的影子都很悠闲。 - 湖水照如雪,梅花寒在山(湖水照如雪,梅花寒在山。) - “湖”:指湖泊。 - “水”:湖水。 - “照如雪”:形容月光皎洁如雪。 - “梅花”:指梅花。
注释: 晚过忍草庵,登上贯华阁,怀念邹豫章、吴裛、枫鲍若洲 逸响发樵歌,寻僧到绿萝。 虚堂悬木杪,幽径入云窝。 一眺群山远,青苍落日多。 烟霞人不见,室迩奈情何。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诗人在登高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色和内心感受。首句“晚过忍草庵,登上贯华阁”,表明了时间是傍晚,地点是在忍草庵和贯华阁之间。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联“逸响发樵歌,寻僧到绿萝。”
笠泽湖 水势吞吴越,微茫寒雾多。四围盘碧嶂,一气滚苍波。 洲渚连天远,风帆带雨过。襟怀添浩荡,鼓枻发长歌。 【翻译】: 笠泽湖的水势浩瀚无边,笼罩着吴越之地,四周环绕着青翠的山峦,一片苍茫,寒雾缭绕。湖水与四周的山峦相连,远处的水天相接,风帆在风雨中驶过。心胸豁然开朗,心情更加开阔,于是挥桨击水,唱起了悠扬的长歌。 【注释】: 1. 笠泽湖:古湖泊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2. 吞吴越
注释: 春色来到了松关,樵夫们追逐小鸟归来。 飞来一片月光,照亮了万重山峦。 疏影在梅花中乱舞,石阶上寒香飘荡。 可能当夜深人静,我们一同攀爬幽静的山冈。 赏析: 此诗以“梅”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春色已至,松门开放,樵夫们追逐鸟儿归来。月光如片飞来,照亮万重山峦。疏影与梅花相映,寒香在石阶上弥漫。诗人可能打算在月色朦胧之夜,与朋友一起攀登幽静的山冈,共度美好时光。全诗通过对梅、月
【注】 1. 寻芳径:寻找美好事物的小径; 2. 水阁:指在水上修建的阁楼或亭子。这里指朝阳庵中的水阁; 3. 一院晴光人小立:整个院子被晴朗的阳光照耀着,诗人独自站立; 4. 红云:红色如云霞般的花朵。 译文: 我沿着寻梅的小径走去,不经意间听到寺庙中传来的钟声,映入眼帘的是水阁掩映在梅花之中。我独自站在院子里,被明亮的阳光所包围,仿佛置身于一片红色的花海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
注释: 飘残细雨清明日,游子天涯渺白云。 细雨纷飞着,清明时节的清晨,我独自在天涯之外,看着茫茫白云飘荡。 零落桃花向山路,何人携酒滴荒坟。 凋零的桃花落在了山路上,谁又在荒凉的坟墓前洒下美酒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清明即事》。全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飘残细雨清明日”,以“飘残”二字点明了春雨的特点,同时暗示了清明时节的雨水
【注释】 闻雁:听到大雁的叫声。 频年别思渺江头:频频思念着离别的人。渺,遥远。 每望乡音结远愁:每逢听到乡音就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忧愁。 独倚空斋残月夜,盈庭落木雁声秋:独自站在空旷的书房里,看着月亮西坠(残月),听着落叶萧飒的响声,大雁的叫声在秋风中回荡。 【赏析】 “频年别思渺江头”,开头两句写自己因长期远离故乡,所以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非常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思念又常常伴随着听到大雁的叫声
注释:在喧闹的人群里,谁还能认出我那旧日的山容。雄伟的楼阁层层叠叠,翠绿之中显得特别壮观。缕缕香烟随风飘向石角,经声悠扬回荡在大茅峰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三月三游惠山即事时的景象。首句“人喧谁识旧山容”描绘了游人在喧嚣中寻找旧时山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感慨。颔联“杰阁层台翠里重”描绘了宏伟的楼阁在绿意盎然的山水之间显得格外壮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注释】 香花桥,在无锡县南,是惠山的一座桥梁。夹层楼:两层相并的楼阁。红云:喻指桃花盛开的景象,形容桃花烂漫如云霞。引住:吸引。游郎:泛指男女游人。摇荡:动摇。水难流:春意盎然,水流也变得迟缓不流了。此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三月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色。 【译文】 春天到了,惠山的香花桥好美啊,有两层相并的楼阁高耸入云,把红云般的桃花拥在上头。 引来许多游人驻足观赏
三月三游惠山即事 其三 译文: 河边的杨柳树郁郁葱葱,一带有清亮的光芒映照在翠绿的门扉上。 影子倒映在波涛的心窝儿里,流不走;浓烟迷恋住了美人的衣裳。 注释: ①三月三:古代风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民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②河塘杨柳绿阴肥:河畔柳树的绿叶茂盛,垂柳飘飘。 ③清光罨翠扉:清亮的光芒照射在翠绿色的门扉上。罨,同“掩”。 ④影倒波心流不去:垂柳的影子倒映在波涛的心窝上,波涛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