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德为天用,神功发地灵。
风行千里雨,气合两池星。
肸蚃通幽閟,昭融接混冥。
朝廷崇祀典,郡国载图经。
阖辟乾坤大,高深海岳宁。
祈禳端有自,黍稷肃惟馨。
古庙丹青画,威颜土木形。
红尘生澒洞,碧瓦见飘零。
野甸寒芜白,高原老树青。
江山馀胜概,党术有津亭。
望远云三岛,凭虚屋四楹。
衣冠存古制,翰墨表仪形。
珠浦光仍复,绡人织未停。
远孙来拜俯,遗事系瞻听。
志已期增饰,谁能与勒铭。
南阳吾独卧,西岭亦高扃。
不作南岩梦,难招楚泽醒。
题诗寄寥廓,感慨在郊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四十六句,每句七字。诗中描绘了吴原庙龙津亭的壮丽景色和宏伟气势,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诗的开头两句“龙德为天用,神功发地灵”是对龙德和神功的描述,强调了它们的神圣和伟大。接着,“风行千里雨,气合两池星”描绘了风和雨的力量和气势,以及它们对大地的影响。然后,“肸蚃通幽閟,昭融接混冥”则描述了声音和气息的传播,以及它们在幽暗处的作用和影响。

诗中出现了“朝廷崇祀典,郡国载图经”这样的句子,这是对吴原庙龙津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肯定。同时,“阖辟乾坤大,高深海岳宁”又进一步强调了天地之间的广阔和宁静。

诗中出现了对吴原庙龙津亭周边环境的描绘:“祈禳端有自,黍稷肃惟馨。”这里的“祈禳”是指祈求神灵保佑,而“黍稷”则是古代祭祀时所使用的谷物。这表明在吴原庙龙津亭附近,人们有着虔诚的信仰和尊重自然的态度。

诗中的“古庙丹青画,威颜土木形”等句子,则是对吴原庙龙津亭建筑风格的描述。这些句子展示了庙宇的庄严和宏伟,以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诗的结尾部分“志已期增饰,谁能与勒铭”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吴原庙龙津亭未来发展的期望和担忧。这里既有对过去成就的肯定,也有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和思考。整首诗以丰富的历史背景、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谐、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