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迟日明花柳,酒帘乐器村村有。
承平官府劝农来,竹马齐迎贤太守。
自从太守到南徐,春衣有帛食有鱼。
男耕女织不用劝,连冈断垄皆新畬。
今年又见祠田祖,牢醴香肥杂歌舞。
乌犍受策自扶犁,东风霎霎吹灵雨。
柔桑枝上啭黄鹂,树下父老相支携。
官曹抱瓮贮浓酒,移馔芳亭随所宜。
老农得饮增欢喜,起听训言书满纸。
朝廷无以我公归,坐使风移民俗美。
我公归去民何从,作图赖与奏天聪。
常遣太守如我公,我民至老歌年丰。
【注释】
①南徐:今江苏南京市。②朝廷:天子,皇帝。③大兴府尹:指李士宁的官署。④图其事:为这件事绘制图像。⑤承平:太平盛世。⑥竹马:用竹子做的马形玩具。⑦贤太守:贤明的太守。
【译文】
晴朗的天空,明媚的阳光照耀着花树柳叶,酒家酒馆里传出了乐器的声音,村村都有。在承平之世,官府劝农来到南徐州,竹马迎候贤明的太守到来。自从太守来到南徐,春天的衣服都是丝绸做成,吃的食物都是鱼虾之类。男耕女织不用劝勉,连山断岭都种上了新田。今年又看见祠田祖,祭祀田地神灵,献上香醇的美酒与肥美的祭品,还有歌舞杂技表演。乌犍受策自扶犁,东风霎霎吹灵雨;柔桑枝上啭黄鹂,树下父老相支携。官员们抱瓮贮浓酒,移馔芳亭随所宜。老农得饮增欢喜,起听训言书满纸。朝廷无法将我公归还,坐使风俗美好。我公归来民何从,作图绘事奏天聪。常遣太守如我公,我民至老歌年丰。
【赏析】
此诗为诗人任南徐府尹时所作。诗人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南徐州百姓对太守的欢迎之情。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前八句写太守到南徐州后的情景;九至十四句写百姓对太守的热烈欢迎;十五句写太守的政绩;十六句写百姓对太守的依恋之情。
开头四句写太守到南徐州后的情景。“晴川”“迟日”两句写出了初到南徐州时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景象。“迟日”一词既写出了天气的明朗,也写出了太阳高照的炎热天气。“酒帘乐器村村有”一句则点出南徐州的乡村是一片繁忙景象。“竹马齐迎贤太守”五句写南徐州百姓对太守热情欢迎的情景。“竹马齐迎”,突出了百姓对太守的热烈欢迎,表现出百姓对太守的崇敬爱戴。
中间十二句写太守的政绩。这十二句中,有赞美太守的诗句也有揭露官吏不务正业的诗句。如“自从太守到南徐”,“自从”二字表明太守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南徐州百姓的热切盼望;“春衣有帛食有鱼”,则说明太守来南徐州之后,给百姓带来了物质上的满足,让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男耕女织不用劝,连冈断垄皆新畬”(男耕女织用不着再加以督促)一语,更显出太守的政绩卓著,百姓安居乐业。而“乌犍受策自扶犁(牛),东风霎霎吹灵雨”二句,则是对太守勤政廉政、体恤民情的赞美,更是对当时吏治腐败、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有力控诉。
最后六句写百姓对太守的依恋之情。“柔桑枝上啭黄鹂,树下父老相支携”(黄鹂在柔和的桑枝上欢快地鸣叫),写出了太守与百姓之间融洽的感情;“官曹抱瓮贮浓酒,移馔芳亭随所宜”二句,则写出了太守与百姓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老农得饮增欢喜,起听训言书满纸”一句,更显示出百姓对太守的无限依恋之情。
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感情真挚动人,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南徐州百姓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