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神养志慕清虚,终日逍遥任卷舒。
最是定中真乐处,禅天独露莹如如。

注释:

  1. 颐神养志慕清虚,终日逍遥任卷舒。
  2. 最是定中真乐处,禅天独露莹如如。
  3. 释教十三首二身一体
  4. 释教十三首
  5. 二身一体
    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的“三身”概念作为创作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佛、法、僧三者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和宗教观念。
    首句“颐神养志慕清虚,终日逍遥任卷舒。”描绘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清净。他通过冥想和修行来达到精神的净化和提升,使心境变得宁静而平和。这里的“定中”指的是禅宗中的定境,是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境界,只有通过修炼才能达到。而“真乐处”则是指在这种境界中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次句“最是定中真乐处,禅天独露莹如如。”进一步强调了禅宗定境中的快乐和纯净。在禅宗中,定境被视为修行者与佛法相通的关键。在这里,诗人用“禅天独露”来形容这种境界的美丽和独特性。而“莹如如”则是形容这种美丽如同晶莹剔透的宝石一样璀璨夺目。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禅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第三句“释教十三首二身一体。”是对前两句的解释和补充。在这里,诗人将佛、法、僧三者视为一个整体,即禅宗中的“三身一体”。这种观点认为,佛、法、僧三者虽然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对于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理解。
    最后一句“释教十三首”可能是对整首诗的内容进行概括或者总结。在这里,诗人可能通过列举佛教的十三种基本教理或修行方法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想。而“二身一体”则是对前三句的总结和升华,强调了佛、法、僧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它不仅是一首宗教题材的诗歌,也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