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走马上西凉,回首燕山六月霜。
尚想筑台思郭隗,谁能荐士效田光。
三陲吴楚人才劣,百战河山事会长。
赖有淮南招隐处,掩窗清昼坐焚香。
【注释】
梦中走马(梦游)上西凉,回首燕山六月霜。 梦里骑着马在梦中游览到了西凉,回头一看,燕山已是六月飞霜。 尚想筑台思郭隗,谁能荐士效田光。 还想着修筑高台来怀念郭隗先生,又怎能推荐人才去仿效田光先生呢! 三陲(三面)吴楚(东南地区一带)人才劣,百战河山事会长。 东南地区的吴、楚一带的人才很平庸,可是战争已经经历了许多场次,国家的事情也总是要长长久久地办下去。 赖有淮南招隐处,掩窗清昼坐焚香。 幸好还有淮南的隐居处,我每天清静无事的时候就在那里坐着焚香。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黄州刺史时,为《全唐诗》中的名篇之一。诗中借梦写景、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对贤人的敬仰之情。
首联“梦中走马上西凉”,是说诗人在梦中骑着马,一路向西来到了西凉(今甘肃西部和新疆东部)。这里用“梦中”二字,既点出了时间是梦境,同时也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是闲适自在的。西凉,地处西北边塞,自然风光壮阔而荒凉。然而,诗人在此却并不觉得荒凉,相反还觉得十分美好——这也许是因为诗人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吧。
颔联“回首燕山六月霜”则是说,当诗人从梦中惊醒后,回望身后所走过的路——燕山,那山上已经是六月飞霜了。燕山是北方的名山,位于河北北部,以山势险峻著称。夏日时节,山上寒气袭人,所以有六月飞霜之说。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在官场上的险恶环境以及他面对这种环境时的无奈心情。
颈联“尚想筑台思郭隗,谁能荐士效田光”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郭隗是战国时期燕昭王尊礼的臣子,他曾向燕昭王举荐千里马和贤才乐毅,燕昭王便重用了他,并封他做相国,从而使得燕国大治强盛起来。田光则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勇士,他在燕太子丹被杀后,为了报答燕丹太子的恩情,不惜以死殉国。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还想再建一座像郭隗那样的高台,以便能更好地吸引贤才;又有谁能像我田光那样,去推荐那些贤才呢?
尾联“三陲吴楚人才劣,百战河山事会长”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大事需要贤能之才。这里的“三陲”是指东南地区的吴、楚一带;“百战河山”则是指国家的疆土辽阔,战事不断。这两句的意思是:东南地区的吴、楚一带的人才很平庸,可是战争已经经历了许多场次,国家的事情也总是要长长久久地办下去。
末联“赖有淮南招隐处,掩窗清昼坐焚香”两句,是说:好在我还拥有一处淮南的招隐之处,每天可以在那里清静无事之时焚香静坐。这是诗人对自己能够远离朝廷纷争、安享清福生活的庆幸与自慰。
本诗通过对梦中景象和现实情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贤能之士的深深向往和对乱世的不满与无奈。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论,表现出了他对政治的淡漠与超脱,以及对个人生活品质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