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至人踵息不以喉,师今心听欲废耳。师能借听役以心,心我都忘听何起。
说空已是自缠缚,只此了然皆具足。不如无听亦无心,渴则饮茶饥食粥。
这首诗是关于一个名叫“吴僧”的人,他擅长诗歌,自称为“心听”。他认为,如果一定要证明他的观点,就需要写下来。他想要通过庄子的《至人之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诗句:“吴僧能诗自号心听必欲求证为著转语庄子至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译文:吴僧擅长写诗,自称“心听”,认为必须证明他的观点才能被接受。他将庄子的《至人之息》作为证据,认为庄子的主张是与常人不同的。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吴僧认为只有通过证明他的观点,人们才会接受他的看法。他引用了庄子的《至人之息》,以此来支持他的观点。
- 诗句:“吾闻至人踵息不以喉,师今心听欲废耳”
译文:我听说过至人(道家理想中的理想人物)的呼吸方式,他们的吸气和呼气都是自然进行的,不需要借助工具。现在,你正在尝试用耳朵听,而我却想放弃你的耳朵。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吴僧听到过至人的呼吸方式,他们认为这种呼吸方式是与常人不同的。现在,吴僧在试图用他的听觉来理解庄子的《至人之息》,但他却想放弃他的耳朵。
- 诗句:“说空已是自缠缚,只此了然皆具足”
译文:谈论空无已经是一种自我束缚,只有真正明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满足。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谈论空无已经是一种自我束缚的行为。只有真正明白空无的真正含义,才能真正满足自己。
- 诗句:“不如无听亦无心,渴则饮茶饥则食粥”
译文:不如什么都不听,也不在意,口渴时就喝茶,饿了就吃粥。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倾听和思考,不如什么都不做,也不去在意。当口渴时,就喝茶;当饥饿时,就吃粥。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吴僧试图证明庄子《至人之息》的过程,展现了他对空无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世俗世界的厌倦和对内心世界的重视。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将哲学思考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