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报本始,黍稷荐芳馨。
上帝鉴下土,兹坛朝百灵。
瑶阶降甘露,璇霄罗景星。
猗那协音律,于穆想仪刑。
锡福思无疆,四海歌咸宁。

【注释】

圜丘:古代帝王祭天之处,又称郊坛。报本始:报,报答;本,开始之意,指天地的开始。此句说报答天地开始之恩。黍稷:黍和稷,两种粮食作物。荐芳馨:献上芳香的谷物。上帝:指天上的主宰者,这里指上天。鉴:观察、审察。下土:地上的人民。兹:这个。朝百灵:迎接众多的神灵。瑶阶:台阶的美称,这里指台阶上的玉阶。降甘露:降下甘美的雨露。璇霄:即紫霄,指天宫。罗景星:聚集繁星。猗那:语气词,用在句首,表示赞美。协音律:协调和谐的音律。仪刑:模范,楷模。锡福:赐福。思无疆:希望永远没有穷尽。四海:天下四方,泛指全国。歌咸宁:歌颂安宁。

【赏析】

《郊祀曲》是一首汉乐府诗,内容描写了汉代帝王祭祀天地时的情景。全诗从“郊祀”这一主题出发,通过对天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天地的感恩和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第一段:“圜丘报本始,黍稷荐芳馨。”

这句话描绘了郊祀的场景,强调了对大地的感激之情。这里的“圜丘”,是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也称为郊坛。而“报本始”则是表达对天地开始之恩的回报之情。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黍稷”这一农作物来代表大地,表示对大地的感恩。最后一句中的“芳馨”则进一步描绘了黍稷香气四溢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第二段:“上帝鉴下土,兹坛朝百灵。”

这句话中的“上帝”指的是天帝,而“鉴”则是审查、观察的意思。这里表达了对天帝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兹坛”指的是郊祀的坛台,而“朝百灵”则意味着迎接众多的神灵。这句诗通过描绘皇帝在坛台上祭祀众多神灵的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宗教氛围和文化特色。同时,这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神灵的崇拜之情。

第三段: “瑶阶降甘露,璇霄罗景星。”

这句话中包含了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这里的“瑶阶”指的是台阶的美称,而“降甘露”则形容了雨露滋润大地的景象。接着,“璇霄”指的是天空中美丽的云彩或星辰,而“罗景星”则是指将繁星聚集于天际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物的美好,传达出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第四段:“猗那协音律,于穆想仪刑。”

这句话中的“猗那”是一种语气词,用来增添语言的表现力,使得整个句子更加饱满有力。而“协音律”则意味着协调和谐的音律,是对音乐的赞美。接下来的“于穆”是古代的一种庄重肃穆的语气词,用于表达敬意和崇敬之情。而“想仪刑”则是指以礼仪为榜样,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句话通过描绘音乐和礼仪之美,进一步表达了对古代社会道德规范的赞美之情。

第五段:“锡福思无疆,四海歌咸宁。”

这句话中的“锡福”是赐福的意思,而“思无疆”则是希望永远没有穷尽。这句诗表达了对幸福长久的追求和祝愿。同时,“四海”指的是全国各地,而“歌咸宁”则是指歌颂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这句诗通过描绘全国上下共同颂扬国家和平繁荣的景象,传递出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和祝福。

《郊祀曲》这首诗通过对郊祀情景的描绘,传达出对天地的感恩之情、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以及对古代社会文化特色的反映。同时,它也展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