嶰竹生兮凤凰鸣。协阴阳兮制凤笙。筒十二兮和五声。
奏云门兮天下平。帝乘龙兮游太清。
【注释】
嶰(qiāo)竹:即“萧”。
凤凰鸣:凤凰在古代传说中为百鸟之王。
协阴阳:协调天地间的自然和谐。
制凤笙:制作凤笙乐器,以象征凤凰的鸣声。
筒十二:指十二管的笙乐器。
和五声:指用五声音调来演奏。
云门: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名。
天下平:使天下太平。
帝乘龙:天上的帝王驾着龙车。
游太清:到天上的清虚境界。
【赏析】
这首《补古乐歌五首》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音乐、歌颂音乐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音乐的美妙与神奇,表现了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嶰竹生兮凤凰鸣”,第一句就写出了音乐的美妙。竹子生长得茂盛繁密,仿佛有凤凰在其中栖息,发出悦耳动听的声响。这一句诗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音乐与自然界中的竹子和凤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音乐的美妙和神奇。
“协阴阳兮制凤笙”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音乐的和谐之美。通过调和天地之间的阴阳关系,制造出如凤凰般美妙的声音。这里的“制凤笙”指的是制作一种乐器,象征着音乐的和谐与美好。
“筒十二兮和五声”,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十二管的笙乐器能够演奏出五音和谐的音乐,展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里的“和五声”指的是运用五声音调来演奏音乐,体现了音乐的和谐与美。
“奏云门兮天下平”这句诗则通过描绘音乐的力量,传达了音乐能够使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景。云门是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名,这里用来象征音乐的力量。通过演奏这种音乐,可以带来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这里的“天下平”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平作用的高度赞扬。
这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谐和力量,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音乐的重视和依赖,以及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