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之下兮河之滨。陶元气兮冶大钧。塼埏埴兮淬清泠。
器不苦窳兮资吾民。元德升闻兮韶音以成。

【注】:塼(áo)——黏土。陶,制陶。大钧——天平,比喻公正无私。资吾民——给百姓带来利益。成——成功,即建立功业、成就功名。

译文:

历山脚下黄河之畔,大自然赋予我们陶冶万物的天赋。黏土和泥土,经过锤炼清冽的河水淬炼。

我们的器物不粗制滥造,而是给人们带来利益。美好的德行传扬四海,美妙的音乐得以流传。

赏析:

这首《补古乐歌》,是汉宣帝时期创作的一首颂扬上古音乐的诗歌。它以生动的手法赞美了远古时期的乐舞艺术,歌颂了远古时代人们创造音乐的美好事迹,表达了人们对远古时代的向往之情。

全诗分为五章,每章四句。首章“历山之下兮河之滨”,描绘了上古时期人们在山水之间从事劳动的场景;次章“陶元气兮冶大钧”,赞美了人们利用自然界的元气和资源,创造出精美的乐器;再次章“塼埏埴兮淬清泠”,描写了用黏土和清水制成的乐器,清脆悦耳;末章“器不苦窳兮资吾民”,表达了制作精美乐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受益无穷。最后两章,诗人又分别赞美了“元德升闻”与“韶音以成”的美好景象。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既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特点,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