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氏真机,如来祖印,明明象帝之先。不生不灭,端的至幽玄。一派清风匝地,迷云散、皓月当天。君知否,寥寥劫外,法鼓震三千。
本来真个妙,无名无相,非道非禅。学人外觅,教我怎生传。不肯回光返照,区区地、走遍山川。归来也,人牛不见,芳草锁江烟。

【注释】

1.老氏真机:道家的至理,即“大道”。

2.如来祖印:指佛法。

3.明明象帝之先:指宇宙万物皆由道生,而道是至高无上的,为一切众生的根本。

4.迷云散、皓月当天:指佛教所说的清净世界,也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常清静”,是佛家和道教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

5.君知否:你知吗?

6.寥寥劫外:意谓超脱于时间空间之外。

7.法鼓震三千:佛教说法声,能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8.本来真个妙:指道的本质是非常美妙的。

9.无相:指没有形象。

10.非道非禅:不是佛教的禅宗,也不是道家的道教。

11.学人外觅:指学佛的人在外在事物中寻找。

12.走遍山川:指学佛的人到处奔波修行。

13.芳草锁江烟:意谓江边草木茂盛,烟雾弥漫,使人难以分辨出江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了佛教教义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
诗人以“老氏真机,如来祖印”开篇,强调了道家与佛教的共通之处。接着,他以“明明象帝之先”描绘了宇宙万物皆由道生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教义的核心思想——道。然后,诗人以“迷云散、皓月当天”描绘了佛教所说的清净世界,也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常清静”,是佛家和道教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接着,诗人用“君知否”引出下文,表示他希望读者能够理解他的观点。
诗人分别对佛教教义中的“道”、“法”、“禅”进行了阐述。他指出,道的本质是非常美妙的,而法鼓震三千则是佛教说法声,能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同时,他也指出了学佛的人在外在事物中寻找,以及学佛的人到处奔波修行的错误观念。
诗人用“芳草锁江烟”结尾,意谓江边草木茂盛,烟雾弥漫,使人难以分辨出江面。这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总之,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描绘和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