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语多工,徽纆自绳纠。啮虫至么么,谓可悬户牖。
胡为大车轴,贯心竟何有。御寇近道翁,纵此澜翻口。
景略疏救时,袖此无用手。挂名青史中,遗笑传不朽。
后世为美谈,姓字记谁某。二公廊庙资,力可扶宇宙。
如何唱酬间,爬剔便絮垢。仁义虱其官,有益国家不?
三叹《商君书》,掩卷重搔首。

【注释】

  1. 读:指阅读。涑水司马公,即司马光,字君实,因曾居洛水之滨,故称“涑水司马”。2. 金陵王半山:指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官员,以诗文名世。3. 烘(hóng):烤干。4. 徽纆(xiāng huǒ):用麻线或丝线编成的网。5. 么么(mò):虫类爬行的样子。6. 大车轴:大车的车轴。7. 御寇:战国时人,隐居深山,不问世事。近道翁:指老子,道家的始祖。8. 景略:指南宋抗金名将宗泽(1060-1128)任东京留守时,力主收复失地。疏救时:向朝廷上书陈述意见,请求救援。9. 袖:携带。10. 挂名青史中:意指名留史册。11. 遗笑传不朽:留下美名永垂后世,不被后人嘲笑。12. 二公:指司马光和王禹偁。13. 廊庙资:指有治理国家的能力。14. 扶:扶持。15. 如何:为什么。16. 唱酬间:互相酬答之间。17. 爬剔:指仔细检查。18. 仁义虱其官:把“仁义”作为官吏的标准。19. 有益国家不?:对国家是否有利?20. 三叹:多次感叹。商君书:指《商君书》,古代法家著作。21. 掩卷重搔首:收起书本重新思考。22. 景略疏救时:指宗泽上疏请缨,力主抗金收复失地。23. 爬剔便絮垢:仔细检查清除污垢。24. 无益于国家否:没有益处于国家。25. 三叹《商君书》:反复诵读《商君书》。26. 掩卷重搔首:收起书本重新思考。27. “景略疏救时”句:宗泽上疏请缨,力主抗金收复失地。28. 爬剔便絮垢:仔细检查清除污垢。29. 无益于国家否:没有益处于国家。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咏古讽今,批评了那些沽名钓誉、粉饰太平的文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事的关心之情。

首联“文人语多工,徽纆自绳纠”,“徽纆”,即徽州府出产的一种细麻线,用来编织网,比喻文人的文思如网一般细腻,但最终却被自己的文思所束缚。《论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可见孔子也强调行动的重要性。然而在这首诗中,作者却用“徽纆”来比喻文人,似乎在讽刺他们过于注重文字表达而忽略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颔联“啮虫至么么,谓可悬户牖。”这里的“啮虫”指的是蚊子,“么么”是蚊子爬行的声音,而“悬户牖”则是指将窗户打开,让蚊子飞进屋内。这似乎是在讽刺那些只顾着吟风弄月,却不愿意真正为国家出力的文人。他们的行为就像是开着窗户让蚊子飞进屋内一样,虽然外表看起来很高雅,但实际上却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颈联“胡为大车轴,贯心竟何有。”“胡为”是疑问词,表示为什么要这样做;“贯心”则是形容内心的想法或决心;“何有”则是否定的意思,表示没有什么价值。这里似乎是在讽刺那些做官的人,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来实现个人目的。这种行为就像是给大车装上了无用的车轮一样,只会让整个国家陷入混乱和危机之中。

尾联“景略疏救时,袖此无用手。挂名青史中,遗笑传不朽。”这里的“景略”指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宗泽,他曾上书皇帝要求抗金收复失地,但没有得到采纳。而“袖此”则是指他曾经试图通过上书的方式来改变现状,但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成功。这句诗似乎是在讽刺那些做官的人,他们虽然有能力去解决国家面临的困难,但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他们的结局也只是被后人留下一个名字而已,这样的历史记录是无法让他们的名字流传千古的。

全诗通过对古人行为的描写和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他希望人们能够摒弃那些沽名钓誉的行为,勇敢地去面对现实问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同时,他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为国家付出过努力的人们,他们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榜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