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摇落梧桐井。气入韩堂凄冷。
百炼江心铜镜。照尽孤鸾影。
利锥早脱囊中颖。跃冶怎逃顽矿。
独抱素心谁省。漏瓮劳修绠。

【注释】

《桃源忆故人》是北宋诗人欧阳修的作品。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利锥”自喻,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桃源忆故人”,即《桃源忆故人》。这是一首咏叹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词作。

“西风摇落梧桐井”,意思是西风吹落了梧桐树,井水也荡涤不清。

“气入韩堂凄冷”的意思是:寒气进入韩家府邸,使气氛变得凄清冷冽。

“百炼江心铜镜”意思是百炼的铜在江心磨砺成了镜子。

“照尽孤鸾影”意思是:照见了孤单的鸾凤之影。

“利锥早脱囊中颖”意思是:锋利的锥子已经从口袋里跳出来。比喻自己的才华早已显露出来了。

“跃冶怎逃顽矿”,意思是:跳进熔炉怎能逃脱被烧成灰烬的命运。比喻自己怀有高才,但怀才不遇。

“独抱素心谁省”,意思是:只有抱着纯洁的心志才能被人理解。

“漏瓮劳修绠”,意思是:修补漏瓮的绳索已磨损了,需要更换。比喻自己的处境艰难,需要别人帮助。

【赏析】

本词是欧阳修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豪放词派中的杰作。全词以“利锥”自喻,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桃源忆故人”,即《桃源忆故人》,又名《渔家傲·秋思》。这是一首咏叹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词作。

上片起首两句,写景。“西风摇落梧桐井”,点明季节为深秋。西风吹落了梧桐树,井水也荡涤不清。这里既写了眼前所见,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气入韩堂凄冷”一句,化用杜审言诗句“气入衣冠骨”意,形容朝廷的腐败黑暗。这两句总摄上文,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百炼江心铜镜”一句,承上启下。“百炼江心”,典出《列子·汤问》,说春秋时,吴地有人把一块铜加热到通红再放入冷水中,反复多次,最后竟能铸出像明镜一样的铜镜。这两句是说,经过千锤百炼,那方铜镜就像我一样,终于露出了锋芒。“利锥”句,写怀才不遇。“利锥”(锐利的锥子),语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相谓曰:‘……君为我献诸侯之图中计,吾请富贵矣!’”后因以“利锥”喻微贱者所献的微小计谋。“跃冶”句,写怀才不遇。“跃冶”(指熔炉),语出《史记》“夫纤啬(xuè)之人(指范雎),其心难论而难信也。”后因以“跃冶”喻怀才者被埋没的厄运,或指被社会压抑的人。“独抱素心谁省”两句,写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感慨。“独抱素心”句,语出《世说新语》“王夷甫(王衍)爱阿堵物。夏月,夜中,时遥闻先期卧内转侧有声,便径造之。资先儿亦未与床通,持刀绕床斫向数过,床动,有声复然,于是投叉于床上,啼呼伤手。”“独抱素心”,指王夷甫爱玉环等珍玩,虽知是女子所为,却不敢指责揭发,只能暗中伤心,这就是所谓“素心”。后来苏轼在《次韵苏伯固见赠》中说:“平生交游止三人,苏端石曼卿。”苏端就是苏舜钦字,当时任开封知府。石曼卿,名延年,是苏舜钦的好友。“谁省”句,意即:只有抱着纯洁的心志才能被人理解。“谁省”,语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何日遣冯唐?”后因以“谁省”指无人理解。这两句紧承上文,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下片由抒情转入议论。前两句承上启下,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漏瓮劳修绠”,典出《庄子·外物》篇。《庄子》说:“宋元君夜间做梦梦见一个人对他说:‘你给我一升粟米,我给你一斗小米。’宋元君醒来以后,对左右说:‘这个人一定很有智慧,怎么没有听说过他?’于是派人去请来。那人来了以后,宋元君又问道:‘你给我一斗小米,我给你一升粟米可以吗?’那人答道:‘不行。’宋元君说:‘为什么?’那人说:‘我虽然很穷,但是我知道‘斗斛之守不可失也’的道理啊!现在我给您一斗小米,您给我一升粟米,您怎么能得着呢?您给我一升粟米,您给我一斗小米,这样您就可以守住您的斗斛了。所以您给我一升粟米,我就给您一斗小米。’宋元君听罢,感到很奇怪,就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有这样的想法呢?’那人回答:‘我听说:君子不会因为小善而不去做,也不会因为小恶而不去避免;所以您给我一升粟米,我就给您一斗小米。’宋元君听了很高兴,认为那个人很有智慧。但不久之后,那人又说:‘我听说:君子不会因为大善而不去做,也不会因为大恶而不去避免;所以您给我一斗小米,我就给您一升粟米,这样做就不会失去您的斗斛。’宋元君听了更加高兴,认为那个人很诚实。宋元君又问他:‘那么你为什么不肯接受我的一升粟米,只接受我的一斗小米呢?’他说:‘我听说:君子不会因为小善而不去做,不会因为小恶而不去避免。所以您给我一升粟米,我就给您一斗小米。’于是宋元君就送给他一斗粟米。”后人常用“修绠汲深”这个成语来形容善于学习的人。“漏瓮”句,意在表明自己的处境十分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漏瓮”即漏斗,是汲水的工具。《太平御览》引《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扇,以却虫豸。”后因以“漏瓮”代称书籍。“劳修绠”句,意为:修补漏瓮的绳索已磨损了,需要更换。比喻自己的处境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

此词通过描写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

名家点评

现代学者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通论》卷七:“‘气入韩堂凄冷’二句,乃全首之眼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